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澤高蹺

鎖定
臨澤高蹺是高郵臨澤鎮地區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傳統戲曲的成分與雜技類的競技項目元素。臨澤高蹺已傳承450多年的歷史,肇始明代,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民國時期,復興於20世紀八十年代,發展傳承至今,屬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15年10月29日被入選第四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1月17日被列為第一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2月8日被入選第一批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澤高蹺同高郵民歌一道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開幕式表演,並獲得優秀節目獎,一個縣級市有兩個節目躋身農民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多麼令人羨慕振奮!另外還先後應邀參加揚州世界運河博覽會以及高郵市舉辦的中國郵文化節中國雙黃鴨蛋節等主題活動的表演,備受人們的喜愛。
2014年2月12日臨澤高蹺在開羅的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內為埃及總統夫人和各國駐埃及大使夫人作了演出 [1] 
中文名
臨澤高蹺
地理標誌
高郵臨澤鎮地區
批准時間
2012年5月24日
非遺級別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澤高蹺簡介

臨澤高蹺肇始於明代,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民國時期,復興於20世紀八十年代,發展傳承至今,屬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澤高蹺是一種民間傳統文化表演技藝。臨澤高蹺俗稱踩街,表演內容豐富,有古代神話《八仙》《西遊記》等。紫衣皂袍,口面臉譜,誇張變形,栩栩如生,有時伴有民間的蕩湖船、挑花擔等,多姿多彩,風趣熱鬧,羣眾喜聞樂見。每逢四時八節以及市內外各鄉鎮有重大活動,臨澤高蹺都會參與助興。
2012年5月24日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澤高蹺”項目培訓基地的揭牌儀式在臨澤小學舉行,臨澤高蹺鳳凰涅槃,在校園內開花結果,在煙花三月節、世界運河博覽會等更大舞台上華麗綻放。農村孩子內向,練習高蹺不但強身健體,傳承祖宗技藝的同時對孩子成長也有好處,一舉兩得。孩子們練高蹺,就彷彿看見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臨澤高蹺文化的種子,臨澤高蹺的藝術與人文精神後繼有人了。

臨澤高蹺歷史淵源

踩高蹺的流行,源於廟會表演。從南北朝時期開始,臨澤曾建有大小廟宇近四十多座,其中尤以安樂寺最為著名。因廟庵眾多,臨澤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辦傳統廟會,俗稱十月朝。而明代萬曆年間的廟會,被譽為盂城蘭若第一勝場。廟會時,踩高蹺作為一項民俗風情參加表演。至此,踩高蹺活動已成雛形,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乾隆年間,在安樂寺北首的城隍行宮,臨澤人湯潔建上殿,楊心蘭建戲台,踩高蹺從此便有了正式場所。此後,“七月半”、“十月朝”廟會時,都伴有高蹺踩街遊行活動。後來,隨着廟會沒落,臨澤高蹺漸成式微之勢。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臨澤高蹺再度復興,成立臨澤高蹺隊,老把式重新上陣。2005年農曆正月初三,臨澤高蹺隊參加高郵大型踩街活動,盛裝彩服,鑼鼓喧天,轟動八方;2007年臨澤高蹺隊參加電影《》的拍攝,參加揚州市瓊花藝術節和中國·揚州市世界運河城市博覽會開幕式演出活動;2010年6月,臨澤高蹺登上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

臨澤高蹺海外表演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每年舉辦一屆歡樂春節活動。大使館邀請了江蘇、江西、山東、河南等省市民間藝術家,赴埃及參加第五屆歡樂春節的表演活動。高郵市臨澤鎮臨澤高蹺的兩名隊員展中明、韓建勇幸運入選,此次臨澤高蹺隊首度走出國門,踩到非洲埃及的尼羅河畔。 [1]  2014年2月12日,臨澤高蹺在開羅我國駐埃及大使館內為埃及總統夫人和各國駐埃及大使夫人作了首場演出;2014年2月14日又在開羅馬阿迪島公園為當地華人和埃及觀眾進行了第二場表演。

臨澤高蹺傳承譜人

臨澤高蹺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臨澤鎮小學已被命名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澤高蹺項目培訓基地。 [2] 
臨澤小學高蹺社團成立時,接受培訓的小隊員只有30多人。高蹺教練萬殿鑫對記者説,現在的小孩多為獨苗,家長擔心子女練高蹺會受傷。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大家見練高蹺的小孩神氣活現的,許多人又都想讓小孩練高蹺,以增強體質和培養勇氣。據瞭解,現在臨澤小學高蹺社團已發展到300多人,常年堅持訓練的有100多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