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江市第一中學

鎖定
臨江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22年,位於風景秀麗的長白山麓、鴨綠江畔,是白山教育的始發地,吉林省重點中學。學校原名臨江中學,後易名為渾江市第一中學,現為臨江市第一中學。該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7年校長陳寵鍵曾率領全校師生髮動了震驚中外的“拒日設領運動”。之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都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 
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堅持以德育為核心,科技、藝體為特色,成績斐然。學校先後被評為吉林省教育先進集體、吉林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範校、吉林省勤工儉學先進單位,連續五年受到臨江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臨江市勞動模範集體”稱號。
中文名
臨江市第一中學
外文名
Linjiang No. 1 middle school
簡    稱
臨江一中
創辦人
張學良
創辦時間
1922年
類    別
公立高中
主管部門
臨江市教育局
現任領導
王河(校長)
校    訓
公、恕、樸、愛
校    歌
臨江中學校歌
地    址
吉林省臨江市站前路1號
知名校友
林聲、呂遠、李序

臨江市第一中學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於臨江市站前路1號,於2015年搬遷至河西新區,現佔地面積46122.9平方米,建築面積30789.3平方米。
學校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宗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已經形成了“求實、嚴謹、勤奮、進取”的傳統校風,確立了“抓兩全,求特色、創名牌”的辦學思想。九十年來,教書育人,桃李芬芳,英才輩出。
臨江一中
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工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光榮傳統,勤奮進取,改革創新,使學校在白山地區享有很高聲譽。
在進入新世紀之初,學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師生們正滿懷信心,不斷追求教學管理標準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師隊伍學者化、教學行為規範化,不斷努力,向省高一流學校的目標邁進。 [1] 

臨江市第一中學悠久歷史

臨江市一中的前身是創建於一九二二年的為解決臨江縣小學師資奇缺而成立的師範講習科。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日經奉天省教育廳批准立案,批准成立臨江縣立初級中學附設縣立師範講習科,合稱師中學校。校長陳寵鍵由臨江縣委任、奉天省教育廳加委。
後來,隨着形勢的轉變依次改為臨江中學安東省立臨江中學校、安東省立臨江礦山學
學校舊址 學校舊址
校、通化省立臨江國民高等學校、臨江縣中學、臨江縣第一中學、渾江市第一中學、臨江中學,以至今日的臨江市第一中學。
在近百年的漫長歲月中,我校繼承和發揚的“五四”運動的革命傳統,愛祖國、愛人民、愛學校在各種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以民族大業為己任,外爭國權、內抗壓迫,喚起民眾進行鬥爭,而對強權政治的威逼利誘、逮捕坐牢,毫不動搖、視死如歸,譜寫了一曲曲令後人翹拇指稱譽的篇章。 [2] 

臨江市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36教學班,1896名學生;教職工180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62人,中級教師80人,省級學科帶頭3人、優秀教師和師德優秀教師16人;白山市十佳教師、教學能手和優秀教師30人,優秀校長、標兵校長、標兵教師8人。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學校培養了一支師德良好、功底紮實、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臨江市第一中學辦學理念

教學樓 教學樓
校訓:公 ;恕 ;樸 ;愛
校風:求實 ;嚴謹 ;勤奮; 進取
教風:為人師表; 教書育人
學風:求實;求是;求異; 求新
為學理念:面向全體; 多元發展
為學目標:確保安全; 提高質量; 突出特色; 創新品牌
教學特色:面向全體; 分類指導; 分層提高; 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德育特色:點滴培養; 嚴細管理; 反覆訓練

臨江市第一中學教學設施

教學設施先進,配有交互式電子白板一體機38套、自動錄播教室1個、雲計算教室1個、普通計算機教室1個、語音室2個、核心機房1個、電子閲卷室1個、多功能教室1個、合班教室2個、實驗室8個,教學設施齊備,並實現校內千兆網絡全覆蓋,校園建設和管理規範。
教學設施
教學設施(2張)

臨江市第一中學校園環境

校園建設樹立精品意識,已被白山市授予“明星學校”、“花園式學校”、“綠色學校”等稱號。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7張)

臨江市第一中學知名校友

呂遠(1929~ ),1946年入學
呂遠,中國著名作曲家,臨江一中校歌的曲作者,1929年出生,山東煙台人。1946年參加解放區宣傳隊演出活動,開始業餘創作。先後任藝委會主席、海政歌舞團任藝術指導。曾任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外事委員會顧問,中國石油文聯顧問,北京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八達嶺長城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東北師大、海軍政治學院兼職教授等。主要作品有《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克拉瑪依之歌》《俺的海島好》等。
許紹發(1945~ ),1959年入學
許紹發,男,1945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長白縣人。1977年任教練,1983年任男隊教練組長,任主教練,副總教練,1985年至1992年任總教練,率隊獲得12項世界冠軍,2枚奧運會金牌,並多次獲體育榮譽獎章,1987年獲十佳教練,2001年第46屆世乒賽期間獲得國際乒聯頒發的“國際乒聯貢獻獎”,該獎項是國際乒聯貢獻獎發給那些為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 2003年獲得中國乒乓球隊建隊五十週年傑出貢獻獎。1987年與吳煥羣合作,在《體育科學》發表了《直拍反打》。
林聲(1931~ ),1946年入學
林聲,1931年生,筆名寓濤,詩人。山東蓬萊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青年團錦州市委副書記、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阜新市委書記,阜新市科委宣傳部部長、阜新市委書記,阜新市科委副主任,阜新市市長,中共阜新市委副書記,遼寧省省長助理、省科委主任、副省長。
著有詩集《燈下情思》、《燈花吟草》,《林聲散文》,科普小説《鬼樓》,學術著作《中國科技道路新探》。《中國教育改革瑣言》、《林聲國畫精品選》。代表作《燈下情思》獲中國“艾青杯”文學獎。主編《中國百年曆史名碑》獲七屆國家圖書獎,一九九四年第四屆世界詩人文化大會頒贈國際哲士稱號。
李序(1932~ ),1946年入學
李序,中共黨員,現任中央樂團創作組組長,國家一級作家、作曲家。17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58年創作第一部交響曲《英雄篇》,1972年寫出第二部交響曲《忠魂篇》,1977年寫出第三部交響曲《思痛篇》,1980年寫出第四部交響曲《振興篇》。
萬國才(1937~ ),1953年入學
萬國才,男,中共黨員,南極中山站站長。1959年由母校推薦保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機械學校(後改名為海軍工程學院)造船系學習。1965年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辦公室任秘書,1975年調入國家海洋局船舶廠工作,參加過多艘海洋調查船和監測船的建造及修理工作 。1985年被任命為國家海洋局船舶處處長。1991年10月底,中國第八次南極考察隊中擔任隊長兼中山站站長,乘極地號考察船赴中山站考察,月圓滿完成任務,順利回國。1993-1994年參加新型破冰船雷龍號的改裝工作,使之成為世界一流的南極考察船。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