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江仙·寒柳

(清代納蘭性德創作的詞)

鎖定
《臨江仙·寒柳》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詠物詞名為詠寒柳,卻語語關人,寫詞人早逝的夫人盧氏。上片極為深情地寫愛與恨、惡與美,讀來攝人心魄。下片借寒柳進一步追懷往昔,悲嘆“繁絲搖落”、“春山”長憶、“湔裙”不再,表達了詞人對亡妻深沉的懷念和摯愛。全詞由寒柳起,形神兼備地寫人,展現出生死不渝的愛情,格調清幽悽側,感情誠摯深沉。 [6] 
作品名稱
臨江仙·寒柳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飲水集
作品體裁

臨江仙·寒柳作品原文

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2] 

臨江仙·寒柳註釋譯文

臨江仙·寒柳詞句註釋

①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1] 
②層冰:厚厚之冰。 [1] 
③疏疏:稀疏貌。 [2] 
④憔悴: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1] 
⑤關:這裏是關切、關懷之意。 [1] 
⑥最是:特別是。 [1] 
⑦繁絲:指柳絲的繁茂。 [1] 
⑧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或代指女子。這兩句裏的“柳絲”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這裏指代亡妻。 [1] 
⑨湔(jiān)裙夢斷:意思是涉水相會的夢斷了。湔裙,濺濕了衣裙。此謂亡妻已逝,即使夢裏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李商隱在《柳枝詞序》中説: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後將涉水湔裙來會。此詞詠柳,故用此典故。 [1] 
⑩西風:從西方吹來的風。 [1] 
⑪眉彎:彎彎的眉毛。 [2] 

臨江仙·寒柳白話譯文

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裏去了呢?原來是被厚厚的冰雪摧殘了。五更時分夜闌風寒,這株柳樹也顯得淒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關懷。
最是在繁茂的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夢裏又見當年和她幽會的情景,但是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3] 

臨江仙·寒柳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納蘭性德寫給亡妻的悼念詞,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三十日,納蘭性德的髮妻盧氏因難產夭亡,盧氏死後,納蘭性德追念不已。直到一年之後的冬季,在一個層冰峨峨,積雪千里的冬天凌晨,一夜未眠的納蘭性德看着院中枯枝蕭條的柳樹,想起亡妻生前的音容笑貌,如今已如柳絮般不知隨風消散到哪裏,不由得悲從中來,創作了這首《臨江仙·寒柳》。 [2] 

臨江仙·寒柳作品鑑賞

臨江仙·寒柳文學賞析

從整體上看,景與情貫穿詞的始終,相互交綜,這首先體現在以情入景。詞的上片層層推進的空蕩之景,正是表現出了情之痛到極致反而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5] 
詞的上片寫柳的形態,“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開門見山,其實就是“飛絮何處是”,但這裏特別用了“飛花”的意象,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複雜的涵義。“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作者發問“柳絮飄飛”,命運歸屬於何處,自問自答説“層冰積雪摧殘”。 [7]  “層冰積雪”出自《楚辭·招魂》,這是一首呼喚逝去者靈魂的詩歌,結合這一背景再分析這首詞,就會讀出新的含義:詠的是“柳”,目的卻是“留”,挽留逝去者的魂魄。那麼至此該詞的主題也就明朗了,就是悼亡。 [8]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疊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都賦予柳樹,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色彩。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遞進一層,表面上是説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否繁茂,都會把光芒照耀在它身上。其實是作者的自況:柳樹即便“疏疏”,即便“憔悴”,也無法減少分毫得到的喜愛;伊人即便永訣,也無法讓自己的思念減少分毫。 [8] 
上片每一句的景物都帶着悲涼,句句復現,只有情到深處,痛苦的相思到了極致,筆下才能自然流瀉而出,眼前的一切才都變得蕭瑟,輕飄,因此才能如此動人。 [5] 
過片“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與上片是緊密相連的。在“繁絲搖落後”的景色中,一個“轉”字道出“憶”的對象是“春山”,即盧氏。雖説是一切景色凋落後才引出人的相思之情,不如説時時刻刻處在相思之中,才能觸景生情如此之快、之深,把景看得那麼透徹。下片“湔裙”句的夢之景,道出了續情之難,難在與愛妻相處的美景已逝,夢已斷。因此,將怨恨歸於迎面吹來的西風,在這裏又將所有的情歸結於景,風吹不散結在眉間的愁怨,哀痛不絕,相思不斷,以景來結束,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情感景,因景感人,自然流瀉出至真至情。 [5] 

臨江仙·寒柳名家點評

清代詞家陳廷焯:①容若《飲水詞》,才力不足。合者得五代人悽婉之意。餘最愛《臨江仙》雲:“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言中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詞亦以此篇為壓卷。(《白雨齋詞話》)②纏綿沉著,似真伯仲山,頡頏永叔。(《詞則大雅集》) [4]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清代詞論家陳廷焯強調“比興”,從這觀點出發自然對此詞十分推許。不過,納蘭性德詠寒柳,也確是“言之有物”。他寫的既是經受冰雪摧殘的寒柳,也是一個遭到不幸的人。整首詞,句句寫柳,又句句寫人,意境含蓄幽遠,是一首寫得比較成功的詠物詩。(《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4] 
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悼亡。(《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 [4] 

臨江仙·寒柳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詞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1685)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1] 
參考資料
  • 1.    烏一行,呂雁著.千年古韻·相逢今生 中國古詩詞鑑賞.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08:第58-59頁
  • 2.    (清)納蘭性德著;張慧芸編譯.中華國學經典 納蘭詞.北京:團結出版社,2017.09:第312-314頁
  • 3.    (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01:第228頁
  • 4.    張秉戍編著.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1.01:第396-397頁
  • 5.    謝潔琳. 流瀉的至真至情——納蘭《臨江仙·寒柳》賞析[J]. 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2, (6):28-29.
  • 6.    紀寶成;侯書棟.歷代詞選六百首品讀.北京:團結出版社,2019.09:第511頁
  • 7.    (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345-346頁
  • 8.    (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7.07:第9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