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臏,漢語二級字 [3]  ,讀作臏(bìn),形聲字,肉(月)為形旁,賓為聲旁。字義同“髕”,指膝蓋骨 [1] 
中文名
拼    音
bìn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8191
五    筆
EPRW
倉    頡
BJOC
字    級
二級
統一碼
U+8191
四角碼
73281
外文名
Kneecap

目錄

字義

髕骨;膝蓋骨,膝蓋的一塊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説舉鼎絕臏。"
②特指古代一種剔掉膝蓋骨的酷刑。《素問·刺禁論》:“刺膝臏為液,為跛。”《靈樞·五色》:“巨屈者,膝臏也。”《漢書·刑罰志》:"髕罰之屬五百。"《周禮·司刑》注:"周改臏作刖。"《書·刑德》:"放臏者,脱去人之臏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孫子臏腳。"
又作臏闢、臏腳、臏罰。臏闢: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

古籍解釋

廣韻》毗忍切《集韻》《韻會》婢忍切,𠀤音牝。《説文》膝耑也。《增韻》膝蓋骨。《潘岳·西征賦》徂潛鉛而脱臏。《注》膝蓋也。
又《玉篇臏骨也。《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説舉鼎,絕臏。《注》正義曰:臏,脛骨也。
又《集韻》一曰刖也。《周禮·秋官·司𠛬·刖罪五百注》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殺死𠛬也。《禮·文王世子·其𠛬罪則纖剸亦告於甸人注》宮割臏墨劓刖,皆以刀鋸割刺人體也。
又人名。《史記·孫武傳》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
又遍忍切,音䐔。義𠀤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