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膠東戰役

鎖定
1941年3月至7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山東縱隊在山東省膠東地區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擊戰。 [1] 
名    稱
膠東戰役
發生時間
1941年3月 至 1941年7月
地    點
山東省膠東地區
參戰方
八路軍山東縱隊,國民黨軍頑固派
結    果
八路軍獲勝
傷亡情況
殲滅頑軍3000餘人
主要指揮官
八路軍許世友,國民黨趙保原

膠東戰役歷史背景

從1940年10月起,以國民黨軍整編第12師師長趙保原為首,聚集幾十股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共5萬人,組成了“抗八聯軍”,配合日軍進攻膠東抗日根據地。國民黨九區專員蔡晉康亦乘日軍掃蕩掖縣平度交界處的大澤山之際,佔領膠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牙山,並以此為依託,兵分三路,向東海抗日根據地發動全面進攻。
此時,膠東八路軍約有1萬人,被分隔在蓬萊黃縣棲霞招遠邊境和文登昆嵛山區。1941年2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山東分局決定反擊膠東國民黨頑固派,並派山東縱隊第3旅旅長許世友率清河獨立團到膠東統一指揮駐膠東的山東縱隊第5旅和第5支隊進行反頑作戰。3月14日,中共膠東區委員會研究決定先打較弱頑軍蔡晉康、陳昱,奪取牙山,然後南下海陽萊陽,集中兵力打擊趙保原,併成立了膠東指揮部,許世友任指揮,吳克華任副指揮,林浩任政治委員。 [1] 

膠東戰役戰役經過

1941年3月16日戰鬥打響。18日,西路山東縱隊第5旅和清河獨立團攻克桃村,蔡晉康部大部被殲,蔡負傷率殘兵逃往郭城。東路山東縱隊第5支隊攻佔觀水。東西兩路軍在牙山會師後,繼續南下。22日,第5支隊殲苗佔魁部,苗被俘,攻克崖子。26日,第5旅和清河獨立團佔領郭村。趙保原部逃至發城、萬第一線。27日,八路軍西進,控制榆山一帶,包圍吉格莊、發城。4月27日,國民黨第51軍派部由沂蒙山區馳援,先頭部隊一個營到達發城。
趙保原傾其主力會同該營共4000人由南向北進犯榆山,被第5旅守軍擊退。5月1日,趙保原又糾集3000人進犯榆山,亦被擊退。4日,吉格莊頑軍突圍南逃,第5支隊在追擊中殲其一部。趙部兩次進攻榆山遭受沉重打擊,第51軍一個營撤回沂蒙山。趙部乃固守發城、赤山、萬第一線。
1941年3月30日,第5支隊攻佔赤山,割斷髮城和萬第之間的聯繫,對頑軍開展政治攻勢和軍事攻勢。固守發城之張起陸部憑藉碉堡羣死守,八路軍指戰員以裝滿泥土的木箱和柳條筐在碉堡之間堆成簡易堡壘,以堡壘反堡壘,逐漸分割、壓縮頑軍。7月19日,張起陸率部突圍,經阻擊,除張率少數尖兵逃脱外,餘部被堵回發城。27日晚,發城守軍再次突圍,山東縱隊第5旅、第5支隊在地方武裝和羣眾配合下追擊圍殲頑軍,戰至28日下午,殲其大部,戰鬥結束。 [1] 

膠東戰役戰役結果

此戰,八路軍共殲滅頑軍3000餘人。國民黨頑固派被逐出膠東腹心地帶,八路軍打開了膠東抗日的新局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