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地

(新中國第一部禁書)

鎖定
創作於戰爭年代的長篇小説《腹地》,是作家王林拿生命換來的。這部以1942年日軍“五一大掃蕩”為背景,被著名作家孫犁稱為“一幅偉大的民族苦難圖和民族苦戰圖”的優秀作品,1949年9月出版後曾引起熱烈反響。但隨即遭禁,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受到批判的小説。
中文名
腹地
作    者
王林
出版時間
1949年9月
出版地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06554664
類    別
長篇小説

腹地創作背景

淵源被認為是新中國第一部遭禁的小説。作者王林,1942年冀中“五一大掃蕩”時,王林是冀中文建會副主任、火線劇社社長。據日後任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社長的劉繩回憶,為保護和儲備幹部,上級要求王林等人立即轉移至西太行山區,但王林堅決要求留在冀中,見證反掃蕩這一壯舉。《腹地》就是他趴在“堡壘户”的地道口,像寫遺囑一樣寫出來的。完成後,他將手稿深埋地下,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從土裏把手稿挖出。

腹地小説簡介

這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説,主人公叫辛大剛,是一位因傷致殘回到村中的八路軍戰士。他參加了劇團,並跟劇團主演、一位美麗的姑娘白玉萼相愛。村支書範世榮是破落地主後代,喪妻後想將白玉萼續絃,於是在村中開反淫亂鬥爭會批判辛大剛。此時,日軍開始了殘酷的五一大掃蕩,村支書躲到了親戚家,村政權陷入癱瘓。危急之時,辛大剛毅然擔負起軍人的職責,帶領村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作者一方面歌頌了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鬥爭,昂揚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抨擊了當時根據地內部的一種新的黑暗勢力——混入黨內的投機、蜕化分子,並通過先進分子與這種黑暗勢力展開鬥爭,從而構成一幅反“掃蕩”立體畫面,顯示了根據地人民民主政權的團結和鞏固。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許多共產黨員、普通的農民,昭示出冀中人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的民心向背,才決定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腹地人物生平

1949年,王林隨部隊進入天津,後歷任天津總工會文教部部長、文聯黨組副書記等職。最終,在周揚的支持下,1949年8月20日,《腹地》在天津開始排印。就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王林拿到了第一本《腹地》。他像捧着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它送到愛人劉燕瑾手中。

腹地小説經歷

《腹地》從出版前到出版後只有個別文藝界朋友支持王林,一直有眾多反對之聲,稱其內容描寫了黨和根據地內黑暗的一面,影響了黨的形象,在1950年的第27、28期《文藝報》上,時任該報副主編的陳企霞發表了署名文章《評王林的長篇小説〈腹地〉》。全面詳細列述了《腹地》中不夠光明和愛黨的方面,不同意將一個黨的負責人寫成這樣。政治影響不好,讓人覺得共產黨的力量在哪裏?不應該告訴説共產黨裏有壞蛋。《腹地》的主要缺點就是沒有愛護黨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違背了毛主席的文藝原則,這是暴露黑暗。”實際上是下了《腹地》的禁令,隨即《腹地》在新華書店書櫃下架。

腹地新版

之後的幾年中,作者王林四處奔走無果,不得不對《腹地》進行了長達30年的”修改“,最終,《腹地》中的共產黨員終於徹底高大起來,村裏的老人也都有了“喜神似的”相貌,反面人物則變得猥瑣不堪……
198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修改後的《腹地》,定價2.15元。那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王林是誰。而此時,王林也已病逝一年,他至死也沒能看到纏繞自己幾十年、代表自己思想改造成果的新版《腹地》。
2007年,王林的兒子王端陽自費將49年版《腹地》再版。“我本來一直認為我父親就是個二三流作家。直到看到了1949年版的手稿才改變了想法,覺得越看越好看,拿我的文藝觀念來看,這是一部偉大的直接描寫抗日戰爭的作品。之所以説它偉大,就在於兩個字:真實。”但由於當初“左”的批判,“在以後的幾十年裏,父親不斷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也不斷地試圖用‘新的文藝思想’修改《腹地》,用他自己的話説‘幾乎等於重寫’,結果卻是越改越糟。這真是一個悲劇!” 。”王端陽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