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波

(醫學名稱)

鎖定
腦波(英語:brainwave)亦稱腦電波,腦波是神經元細胞之間傳遞信息時產生的生物電信號;是大腦皮質中的錐體細胞突觸活動時產生的離子交換而產生的電波信號。腦細胞只要是活動就會產生相應的生物電,也是通過這些電通過樹突來跟別的腦細胞進行聯接,形成思維的網絡;在科學應用上我們能通過儀器檢測到的腦波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神經元細胞活動而產生的,作為頻率的不同分為下面幾種類型;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根據大腦狀態管理的不同把β波在細分為 Smr波、βl波(低β波)、βh波(高β波);
中文名
腦波
種    類
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
分    類
醫學
作    用
產生自我意識

腦波名詞來源

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柏格(Hans Berger 1873-1941),在一戰期間利用絃線電流計(string galvanometer)最早檢測了頭蓋骨受損患者的腦波,1925年再次在檢測到了自己兒子大腦中產生的腦波,這個腦波就是α腦波;1926年再次使用西門子公司的電流計發現了α波和β波;把它命名為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之後1929年正式向學會進行報告;1934年英國劍橋大學的E.D Adrian博士和B.H.C.Mathew博士再次確認,從此確認了腦波的存在。

腦波腦波檢查

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是通過醫學儀器腦電圖描記儀將人體腦部自身產生的微弱生物電頭皮處收集,並放大記錄而得到的曲線圖。腦電圖用於輔助診斷腦部相關疾病,但因為其易受到干擾,故臨牀上通常要結合其他手段來使用。腦電圖主要用於癲癇腦血管疾病等的檢查。

腦波檢查範圍

  1. 腦部疾病的診斷:腦波可以作為腦部病變篩選的工具,以瞭解腦部是否有病變及病變的位置,並評估大腦皮質的功能是否異常。
  2. 癲癇的診斷:腦波對於癲癇的診斷必要的,亦是重要的依據。
  3. 其他:亦適用於不明原因的頭痛、睡眠障礙、異常行為、腦外傷、腦血管障礙、腦膜炎和安眠藥中毒等診斷。

腦波檢查前準備

  1. 醫師、護士會向您解説檢查目的。
  2. 檢查前請將頭髮洗淨,不可塗抹髮油或噴發膠。
  3. 於檢查前需停用抗癲癇藥物,作清醒腦波時,前一晚儘可能使自己睡眠充足,勿服用鎮靜劑、安眠藥、咖啡或茶等,以提高檢查的準確性。作睡眠腦波時,前一晚少睡或中午儘量不要午睡,以免檢查不能熟睡而無法檢查。
  4. 病人在檢查前不要禁食,因禁食會影響腦波模式。

腦波檢查過程

  1. 檢查人員會請病患躺在檢查台上,先以酒精清潔頭部皮膚,以黏膠固定電極線。
  2. 檢查人員安置電極線妥當後,即在一旁記錄腦波變化,並操作電波機器,病患此時不會感到不適。
  3. 檢查時病患須避免頭部及身體移動。
  4. 檢查時間約需40 ~ 60分鐘,檢查後檢查人員取下電極線後, 會以紗布清潔病患頭皮上的膠液。
  5. 做清醒腦波檢查時,請保持清醒,勿打瞌睡。做睡眠腦波時, 請儘量放鬆自己自然入睡。 [1] 
參考資料
  • 1.    Buzsáki, György. 大腦的節律(Rhythms of the Br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3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