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腐皮病

鎖定
腐皮病是由單泡桿菌感染引起的。因飼養密度較大,龜互相撕咬,病菌侵入後,引起受傷部位皮膚組織壞死。水質污染也易引起龜患病,如不即時治療到後期會導致死亡。
中文名
腐皮病
原因一
單泡桿菌感染
原因二
水質污染
症    狀
皮膚髮生糜爛

腐皮病龜類防治腐皮病

腐皮病症狀與病理

龜的皮膚的任何部位發生潰爛,病灶處腫脹肉眼可見病龜的患部潰爛,表皮發白。

腐皮病疾病的治療

首先清除息處的病灶,用金黴素眼膏塗抹,每天1次。若龜自己進食,可在食物中填加土黴素粉;若龜己停食,可用土黴素然後將病龜隔離餵養。
還可以把病龜放在有少量土黴素的水裏,水不要太多,浸泡半小時後幹養(不是絕對的幹),或者用金黴素眼藥膏塗抹。
切忌放水飼養,以免加重病情,龜恢復後再入池飼養。

腐皮病預防方法

平均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潑灑。

腐皮病鱉類防止腐皮病

腐皮病危害與流行

因患腐皮病而死亡的並不多,多數仍能長期生存,患部也能自然痊癒。
此病在我國有發生,有時與其他病併發,出現嚴重病情和損失。據1992年梅廣海報道,江蘇某縣在高密度囤養池,患併發症的鱉死亡高的可達20%,各種規格的鱉都會出現併發症,尤以0.45千克+-0.21千克的鱉感染最嚴重。

腐皮病症狀與病理

四肢、頸部。尾部及甲殼邊緣部的皮膚髮生糜爛;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患部不久壞死;進一步發展時,頸部肌肉及骨骼和四肢的骨骼外露,爪脱落。皮膚腐爛達到頸部骨骼外露的大多會死亡。

腐皮病病原與病因

把皮膚腐爛病的患部作為細菌學檢查時可分離出氣單胞菌、假單胞菌等數種細菌,然而在這些細菌中,可以認為氣單胞菌與腐皮病關係最大。

腐皮病防疫與治療

防疫:注意水質清潔,防止鱉互相撕咬是防止該病的主要措施。故在飼養過程中以及時分養,堅持每週用百萬分之二到百萬分之三的漂白粉全池潑灑。放養前用0.003%的氟哌酸對鱉池進行浸洗。
治療:發現病鱉因及時隔離治療。用0.001%的磺胺類藥或鏈黴素浸洗48小時,反覆多次可治癒,治癒率達95%;亦可用龍膽紫塗抹患處,治癒率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