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雪

(原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鎖定
胡雪(1909-1985),字鶴梅,湖北黃岡人。1925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1926年入黃埔軍校。1928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31年回國,任上海神州國光社編輯。1933年赴福建,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員會民眾運動處主任秘書。1934年回上海,從事著述。1938年任職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對日宣傳核心小組。1946年任特設武漢臨時大學先修班教務長,兼英語教師。1947年任國立湖北師範學院教授。1948年任中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講授文藝學、西洋哲學史、英語、日語等課程。1952年任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曾當選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日本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譯有《歐洲思想史》、《中國資本主義發達史》、《高爾基評傳》、《現代世界文學小史》、《夏目漱石選集》等,主編有《外國文學》。 [1] 
中文名
胡雪
別    名
胡鶴梅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黃岡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目錄

胡雪人物生平

胡雪,字鶴梅,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淋山河胡橋人。少年隨父遷居上海,就讀於大同大學附中。1926年秋,考入黃埔軍校,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大屠殺中,被國民黨反共勢力以“共產黨嫌疑”的罪名逮捕入獄。次年,由李濟深保釋,東渡日本,先在東京成城學校學習日語,後考入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學習。1931年9月回國,在上海“神州國光社”(書局)任編輯。1933年11月,到福州參加李濟琛、蔡廷鍇領導的抗日反蔣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工作,任“文化委員會”民眾運動處主任秘書。“閩變”失敗,仍回上海從事文學、哲學研究和翻譯工作。 [2] 
“七·七”事變後,參加在上海對日作戰的第十五集團軍“戰地服務團”。次年春,隨該軍撤到武漢。轉入以周恩來郭沫若為領導的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成為“對日宣傳核心小組”成員,轉於華中、華南、西南等地,為抗日奔走呼號。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曾許以一所煤礦公司、一幢洋房、一輛小卧車的優厚待遇,聘胡主持“對日接收翻譯組”工作,胡斷然拒絕,並脱去戎裝,投身於教育事業。先後任武漢臨時大學先修班教授兼教務長、國立湖北師範學院教授、武昌中華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從1952年起,他一直在華中師範學院任中文系教授,兼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1954年他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任該會華中師院支委會中文、歷史小組組長。以後又被選為學院院務委員和湖北省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先後為武鋼“〇七工程”和華中工學院翻譯急需的科技資料,為華師出版《丹麥王國史》和《挪威簡史》兩書做了部分翻譯和校訂工作,還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文件中文版的翻譯工作。1979年,接受撰寫《日本近代文學史》的重大科研任務。接着又承擔全國部分高等院校協作編寫的教材《外國文學55講》的部分撰寫任務。還接受指導攻讀東方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指導任務。1985年6月因腦溢血逝世。 [2] 
胡雪一生著譯甚豐,主要有《現代世界文學小史》、《夏目漱石選集》、《歐洲思想史》、《高爾基評傳》、《中國資本主義發達史》、《幫閒文學》、《論魯迅的創作道路》等。 [2] 
參考資料
  • 1.    周川.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辭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462
  • 2.    丁永淮主編.鄂東文藝家辭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