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石

(臨沂畫院副院長)

鎖定
胡石,1957年生,山東臨沂人。 1980年畢業於山東輕工美術學校。1989年結業於中國畫研究院第三屆中國畫研修班。2000年結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現為臨沂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參加歷屆新文人畫展,出版畫集數十種。 [1] 
中文名
胡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山東輕工美術學校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山東臨沂

胡石人物介紹

胡石,1957年生,山東臨沂人。在當代中國畫壇,胡石先生是一位具有獨特風貌和精湛造詣的傑出花鳥畫家。他追求野逸,微妙的表現,平常而不平淡,單純而不單調,滿懷一種樸素的藝術感召力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悟。這種平易自然的格調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中清逸的文思和雄厚的美感,備受海內外藝術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 [1] 

胡石擔任職務

現為臨沂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參加歷屆新文人畫展,出版畫集數十種。

胡石藝術年表

胡石先生主要成就及參加的展覽<br>
1990年
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中國花鳥畫主題展”,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
1991年
參加北京“中國扇型繪畫展”,“中國新文人畫展”;
1992年
入編新華社主編的《中國畫年鑑》;
1993年
參加在廣州舉辦的“國際水墨展”;
1994年
赴比利時參加在安特衞普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水墨展”;
1995年
參加在鄭州舉辦的“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
1996年
參加在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胡石畫集》;
1997年
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
2000年
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新文人畫五人展”菏澤、滄州、黃華、蘭州、臨汾等地展;
2001年
參加在石家莊舉辦的“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中國新文人畫五人展”大同、運城、太原等地展;出版《南園寄興》;
2002年
參加在湖州舉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中國新文人畫五人展”長沙、湘潭、常德、杭州、金華等地展;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器叢書.胡石》;
2003年
參加在長沙舉辦的“中國新文人畫展”、“中國新文人畫五人展》洛陽、濟寧、青島、煙台、威海、日照等地展;
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花鳥畫小品叢書·胡石》,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名畫家精品集·胡石》,《藝術陣線·胡石》;
2004年
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在濟南舉辦的“中國畫邀請展”、“中國新文人畫五人展”桂林、濟南、淄博、萊蕪、博山、濰坊等地展;入編《2004年中國畫藝術年鑑》;
2005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工作室聘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聘任研究員;
參加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館、桂林美術館、洛陽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畫名家班師生聯展”;
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國畫名家·胡石》;入編《05年中國畫藝術年鑑》;
2006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畫藝術年鑑.胡石》;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23家·胡石》;入編《06年中國畫藝術年鑑》;
2007年
參加在上海、北京、泰國舉辦的“水墨聚焦·當代中國畫邀請展”;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名家書系.胡石》,入編《07年中國畫藝術年鑑》;
2008年
赴日本參加在上野美術館舉辦的“中國水墨畫展”,入編《08年中國畫藝術年鑑》;
2009年
赴美國參加聯合國主辦的“水墨聚焦.中國畫邀請展”、“中國當代畫年畫展”(南京)、湖北美術版社出版《中國畫·研究系列叢書.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品集.胡石》、《中國郵政明信片·胡石專輯》;
2010年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榮寶齋畫譜.花鳥卷胡石》;參加“首都藝術展”(北京);
2011年
文心書院主辦“胡石書畫展”;參加“俏不爭春”中國花鳥展(南京);參加“首都藝術展”(北京);出版胡石畫集(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2年
參加“一任羣芳妒”中國花鳥畫展(南京);參加“首都藝術展”(北京);出版胡石畫集(山東美術出版社);參加當代國畫十人展(山東);
2013年
《本草》當代國畫花鳥十人展(北京);參加“首都藝術展”(北京);
2014年
“文心萬象”當代國畫十人展(廣西);醉花陰——霍春陽、胡石、趙耀鵬三人展;參加“首都藝術展”(北京);

胡石作品特點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南京、北京為重陣,並延及全國的一批畫家,正式打出了新文人畫旗幟,對中國美術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胡石,就是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畫家之一。
胡石先生在繪畫題材上擅寫花木、禽鳥、游魚,偶爾隙作美人。其花鳥創作重在陶寫性靈,抒發一己之個性感懷,乃心性之外化,追求一種空靈淡野清雅淳美的審美趣味,故造就了自己充絨和美,簡約澄明的風格形態。從《好花貴在半開時》、《優遊圖》、《雙鴨圖》、《風吹南浦》等佳作可見其畫面澄淨、筆墨嫺熟。這不僅是精道的技巧顯示,更是作者道德境界的體現。一派文風古韻,顯得從容淡靜。在古雅淡定中,勾兑了一種古樸清通的特殊情調,表現出佛道之虛靜淡薄的精神境界。顯然,這種“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的審美傾向是與作者澄懷味象的創作習慣是分不開的。劉禹錫曾言:“因定而得靜,故翕然精緻。”宗白華講:“靜穆的關照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也構成禪的心靈狀態。”胡石先生深明這些道理,並用之於畫中。他用筆用墨簡潔清淨,色彩淡雅,但簡淡中藴有神韻,耐人尋味。其畫中的意象如茶碗爐燻之清香,古松瘦竹之清淨,如古籍翰墨之清寒,扁舟白鷗之清閒,淡淡的意境,淡淡的色彩,但卻沒有刻意地營造遠離世俗,荒涼、蕭瑟的表象,而是從內心升發一種温馨的抒情詩般的氣息。 [1] 

胡石藝術點評

胡石先生,是一位悟性很高,與藝術結緣很深的人。繪畫,已然成為他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注重修身養性,格物致知,追求人生的藝術化和藝術的人生化。他大隱於市,保有良好的從藝心態,漸修漸悟,與世俗拉開距離,故能成就其以文顯道的高品格,在當今畫界自成一家。
胡石最新作品
胡石最新作品(20張)
他具有深厚的學養,得益於讀書、寫字、讀畫、寫生四位一體的從藝理念。讀書異常用心,涉獵廣泛,讀文人之書,頌文化典籍,囊括詩詞歌賦,儒釋道。以學者的沉潛心態,深入領悟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天地道統,博大精深。以一顆細膩的心關照生命,關照時代,關照中華文化。
胡石先生認為,畫的高度是筆墨的高度;筆墨的高度是書法的高度。他從唐楷入手,後以二王為基調,融以其他名碑名帖,形成自己別開生面的書法格調。亦如其畫,風流藴藉,瀟灑輕饒,以書入畫,別填韻致。事實上,稱他為出色的書法家毫不為過。對於讀畫,胡石先生精心選擇,無文者不讀,無性情者不讀,無機鋒者不讀,無血淚者不讀,體會作者用心,明其扼要。
胡石先生還注重寫生。不僅捕捉花鳥外在的形態特徵,更為了表達物象之禮、神、氣、韻。他説,寫生實際上就是寫人,寫人對文化的認識,然後借用客觀物象來把人的文化認識反映出來,這叫寫生。
他認為,只有説人的品格高,才能夠畫出來高品格的畫。是因為,畫是人畫出來的,那麼人畫的是什麼呢?畫的是人的品格,而不是畫。畫品即是人品。
胡石先生的作品,筆墨疏淡,一花一鳥一枝一葉皆畫得清澈空靈,體現出他寂然寧靜的心境,從繁雜走向超脱的文化嚮往。在幾十年的繪畫實踐中,他所創造出的思想和具體的審美形態集中反映了他對歷史、文化的深入認識和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敏鋭感受,也正是這種文化脈搏,使胡石先生成為在中國傳統文化大背景下花鳥畫重要的代表性畫家。

胡石師承大家

花鳥作品四條屏
花鳥作品四條屏(4張)
胡石自及新文人畫興,適逢其會,獲陳綬祥先生點撥,與朱新建、邊平山諸同仁切磋,始省文心,埋首筆墨,推廣不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