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氏耀龍

鎖定
胡氏耀龍(Epidexipteryx hui)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身體全長超過40釐米,屬於鳥翼類,代表了和鳥類關係最為接近的恐龍之一。
迄今為止,胡氏耀龍保持着最早使用羽毛來炫耀顯擺的紀錄。 [1] 
中文學名
胡氏耀龍
拉丁學名
Epidexipteryx hu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擅攀鳥龍科
耀龍屬
胡氏耀龍
分佈區域
亞洲,中國,遼寧

胡氏耀龍形態特徵

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2張)
胡氏耀龍長有4枚長約20多釐米的帶狀尾羽,這4枚尾羽只有近段保存,約20多釐米,略等於它的骨骼體長(從頭到最後一枚尾椎)。這樣,胡氏耀龍全長(包括骨骼和尾羽)超過40多釐米。它的其他羽毛均未形成為類似鳥類飛羽的構造,雖然“胡氏耀龍”的前肢長於後肢,形成了類似原始鳥類的前肢,但由於沒有飛羽,“胡氏耀龍”並不具有飛行能力。 [1] 
“胡氏耀龍”的頭短而高,具有類似於恐龍中的竊蛋龍類頭骨的外形。但與多數竊蛋龍不同的是,它的上、下頜均具牙齒且前傾。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牙齒的大小出現了分化,形成了類似於一些哺乳動物的犬齒或門齒的咬合結構。這在恐龍中是不常見的。
在骨骼形態上,“胡氏耀龍”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尾椎極度退化,僅有16枚尾椎,遠少於始祖鳥等。
胡氏耀龍的腰帶(由髂骨、恥骨和坐骨構成)非常類似於科學家們早些時候在同一地區發現的寧城樹息龍;髂骨前端強烈凸起,非常類似鳥類的;恥骨直且短於坐骨,略指向前且沒有恥骨腳等。腰帶的極度相似也是胡氏耀龍和寧城樹息龍構成一個單系類羣-攀龍類(Scansoriopterygidae)的主要原因。

胡氏耀龍名字由來

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2張)
該新物種被命名為“Epidexipteryx hui”,其屬名“Epidexipteryx”意為“炫耀的羽(翅)”,種名“hui”源自中國已故的年輕古哺乳動物學家——胡耀明。Epidexipteryx hui的中文名為“胡氏耀龍”。“胡氏耀龍”化石是在內蒙古寧城縣發現的,完好程度有90%保存。其命名中的“胡氏”,是為了紀念中國已故古生物學家胡耀明。
胡耀明1966年出生於江蘇,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中科院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學位,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博士,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部的客座研究員。胡耀明是最早研究遼西熱河生物羣中哺乳動物的學者,於1997年以第一作者在Nature發表了熱河生物羣第一件哺乳動物張和獸的研究論文。2002年他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後不久就被查出患了肝癌,但還是以驚人的毅力繼續進行中生代哺乳動物的研究,陸續在諸多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2003—2006年他和同事一起在Science、Nature上發表了多篇有關哺乳動物的論文,引起了國際同行和公眾的極大關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