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導

鎖定
胡導,原名胡道祚,安徽省涇縣人,1915年8月出生,1949年3月參加革命、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國著名的導演、演員、戲劇理論家、戲劇教育家。他從20世紀30年代中學時代起,就參加金山導演的《父歸》演出。 [1] 
1950年9月,他被邀請進入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任表演教師,其教學成果顯著。他導演的54級畢業劇目《曙光照耀莫斯科》反響強烈。培養的59屆畢業生,如楊在葆、焦晃、李家耀、張先衡、張名煜等一代著名錶演藝術家,培養的導演系86級眾多著名戲劇導演,為中國戲劇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2] 
中文名
胡導 [2] 
別    名
胡道祚(原名) [2]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安徽涇縣 [2] 
出生日期
1915年8月 [2] 
逝世日期
2013年7月14日 [2] 
職    業
導演、演員、戲劇理論家、戲劇教育家
代表作品
父歸
正氣歌
《家》

目錄

胡導簡介

胡導
胡導(3張)
他是上世紀40年代上海話劇的“四小導演”之一,和黃佐臨是同一個時代的八大導演之一。他是上海戲劇學院建院的元老之一,也是上戲導演系的創始人之一。他培養了焦晃張先衡李家耀等一大批表演藝術家。他91歲的時候依然在出版專著,93歲仍然坐公交、爬樓梯去看學生演出。然而,他從未出過一次國,家裏也沒有一把像樣的椅子。
2013年7月14日15時36分,上海戲劇的鼻祖級人物胡導因病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8歲。胡導的告別儀式將於19日9時30分在龍華殯儀館銀河廳舉行。
就在胡導去世當天,微博上燭光一片,整個上海戲劇界都自發地悼念這位戲劇老人。今年77歲的表演藝術家焦晃,當年在上戲讀書時,胡導正是他的班主任。畢業後至今,焦晃始終和恩師保持着密切的聯繫,這幾年也經常去醫院探望。在得知胡導去世的消息時,焦晃正在北京拍戲,沒能趕上送恩師最後一程,電話那頭的焦晃語音哽咽,“我上週三還去醫院看過他,他一直喘着粗氣,身上插着管子,手伸向我,用嘴呼吸,真是活受罪,我看了特別難過。本想上週五再去一次,但因為我這周要來北京,想想回來再説,沒想到就再也沒機會了。”
拍戲精疲力竭的焦晃來不及整理對胡導的種種回憶,只託人帶去一副寄託他全部感情的輓聯:“天地間大人,一生清貴;學子園父執,百年功德。”
因為有很多人都念不出“祚”這個字,一直叫他“胡道”、“胡道”,他乾脆把名字改成了“胡導”。“沒成想,這輩子還就真和導演結下了不解的緣分。”胡導生前自述。
上世紀30年代,胡導還是十六七歲的中學生時,就開始活躍在舞台上,參加了金山導演的《父歸》演出。中學畢業後不久,他進入上海市郵政局工作,但仍堅持從事業餘戲劇活動,曾在上海無名劇人協會等30多個業餘劇社擔任演員和導演,並參加過上海劇藝社、中法劇藝社、大鐘劇社、上海職業劇團等近20個專業劇團。
他先後與黃佐臨朱端鈞石揮金山等著名導演、演員合作,曾參演《正氣歌》,導演名劇《家》、《雷雨》、《蜕變》,由他執導,黃宗江、黃宗英等演出的《甜蜜蜜》曾轟動一時。他從一個戲劇愛好者,很快成長為一個專業導演與演員,併成為當時上海灘著名的“四小導演”之一,幾乎全部是自學成才。
解放後,這位頗有影響的導演選擇戲劇教育作為自己終身事業。1950年9月,胡導受邀進入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任表演教師,他導演的1954級學生畢業劇目《曙光照耀莫斯科》反響強烈,這個班最後有7名學生留院任教。而在他培養的眾多學生裏,1959屆上戲表演系羣星熠熠,焦晃、張先衡、張名煜、李家耀、楊在葆等均出自此班,而胡導正是他們的班主任。這個表演班可謂為中國戲劇培養了一代表演藝術家。
1961年,胡導參與了上戲導演系的成立,併成為導演系的副系主任,1981年成為表演系主任。在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表演、導演教學工作中,他親歷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導演教學體系教程的構建。
作為一個戲劇創作者,胡導一生排練過百餘部話劇和戲曲,創作熱情旺盛。他以擅長喜劇著稱,尤其是莫里哀和莎士比亞喜劇,他導演的《吝嗇鬼》曾轟動一時,由他復排的《無事生非》是上海青年話劇團的代表劇目,之後的《貴人迷》風格鮮明、膾炙人口。他晚年導演的《猜一猜,誰來吃晚餐》、《温莎的風流娘們》、《亂世王》都風格鮮明。他也因此榮獲過中國話劇研究會第三屆“導演金獅獎”。
對於胡導的表演藝術,黃佐臨生前曾説:“胡導同志是我1939年由重慶劇專到上海劇藝社所看到的最佳演員之一。他之所以‘佳’就在於他的自摯、樸實,毫無造作的表演。這一特點一直帶到他後來教學中去。”
作為一個戲劇理論家,胡導發表論文20餘篇共約30餘萬字。他在戲劇、電影導演與表演藝術方面的論文,如《演員創造人物的情感體驗問題》、《演員的創造氣質與人物形象的氣質創造》、《戲曲程式——我國特有的藝術創作符號系統》等等,都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作為一個戲劇教育家,胡導算得上桃李滿天下,胡慶樹、盧若萍、梁波羅、潘虹、蘇樂慈、張仲年等都是他的學生。雖然培養的學生很多成為了大眾熟知的明星,但胡導自己,戲劇圈之外始終少有人知。對此,這位當年頗有影響的導演和演員毫不介意,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學生是我的命根子。
他的學生都知道這不是一句空話。導演系教授石俊至今記得,89歲的胡導曾經坐公車走很遠的路,去美琪看自己排演的《太太萬歲》,結束後還給了很多建議。而上戲的很多學生至今都有印象:白髮蒼蒼的胡導老師,經常會坐着公交車來到上戲,杵着枴杖,一步一喘地爬上4樓的黑匣子劇場,看學生們排練演出,一直到93歲高齡時。
和重孫輩的學生一起端坐在教室,在表演系聽課,到“小紅樓”看排練,胡導從未停止過對戲劇和教學的思考。“如今走在校園中,我所遇到的學生大多不認識我了。如果論輩分的話,我應該算是他們師公的老師,我教的第六代學生都已經‘升級’為上戲的老師了。”這些讓胡導感到欣慰,而他也坦言,“從時間上看,我30年前就應該算正式離開表演、導演的課堂了,但在心理上,我卻從沒離開過我所熱愛的崗位半步。我的腦子一直在運轉,一直在思考,琢磨看過的戲,也一直在尋找一個渠道,怎樣更好地把它表達出來。”
導演系的李建平教授回憶,老爺子教學極其認真,為了説明“規定情境”,他看見學院道路上正在挖坑施工,竟跳進坑裏,對學生解釋情境的突然改變對人物的制約作用,而那時,他已72歲高齡。
上戲2005屆導演系排演畢業劇目《薩勒姆女巫》時,邀請90歲高齡的胡導做指導老師,雖然家裏老伴體弱多病無人照顧,但胡導每天必到排練場,督促學生做人物小品,直到演出圓滿完成。
2005屆導演系的班主任周可説起這段往事,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排演畢業大戲不是件輕鬆的活,當時老師這麼大歲數但對藝術絲毫也不馬虎,一次次講戲,一遍遍推倒重來。每週都會佈置作業,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能得到表揚與鼓勵,欠缺的地方老師也會用最有效的辦法給予指點。畢業大戲整整花了6個月才排成,演了一個星期天天爆滿。”
在胡導94歲的時候,他甚至要求上戲導演系讓他帶一個本科班,以實現自己對導演教學改革的設想,並希望能在校報上開設專欄“再觀劇十年有所學”。
生命裏的最後幾年,胡導一直躺在病牀。李建平説,病牀上的老爺子仍舊激情四揚,見面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最近導演系教學情況怎麼樣?”本以為介紹一下情況就行了,可他卻要問到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情況,某某老師教學情況怎麼樣?最近是什麼單元練習?有什麼新的問題?畢業班排什麼劇目?哪位老師導演?臨別時,他總要説一句話:“導演教學要發展,不能停留在過去。”
退休時,胡導曾向學校表示,要研究前輩導演留下的寶貴財富,不能讓這些大師的戲劇理論和實踐失傳。而為了當年的這個諾言,胡導在85歲的時候就決心要學習使用電腦,把所學記錄下來。焦晃回憶這段往事時説:“他當時想學打字,我説家裏正好有一個不用的台式電腦,於是給他送了過去。他就用這個又舊又破的電腦,每天在屋子裏佝僂着身子,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敲鍵盤,敲出3本書來。”
2002年,87歲的胡導完成了26萬字的《戲劇表演學:論斯氏演劇學説在我國的實踐與發展》專著,這是中國第一部戲劇表演學的專著。2005年,90歲的胡導又寫成了《戲劇導演技巧學》,91歲時完成了《幹戲七十年雜憶》。
2007年4月,胡導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榮譽稱號。
説起胡導老師,上海戲劇學院的所有師生幾乎都充滿敬意。上戲前任副院長和導演系主任張仲年在微博上悼念説,“胡導是上戲被稱為‘國寶級’的教授。我是胡導先生50年前親自主考引進華山路聖潔大門的。多有機會聆受教誨。先生對戲劇之赤誠,對教育之忠心,對學術之精深,對後輩之摯愛,感人肺腑。”
喜劇藝術家李家耀説:“我由衷地感謝我的啓蒙老師胡導教授將我‘引進門’,他以及所有將我引進‘戲劇之門’的老師們,猶如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燈,讓我一輩子快樂地走在戲劇道路上。”
話劇《於無聲處》的導演蘇樂慈對胡導老師的印象是:“人雖然離休了,但他的思想和行動卻從來沒有退休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永無止境的創新中,老師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詮釋了不一般的人生涵義。”
上戲現任導演繫系主任盧昂則感慨:“曾經照亮多少代人戲劇之路的燭燈熄了,天上亮起了一顆不朽的星星。”在盧昂的印象中,胡導老師活在一個“純藝術”的環境中,心靈保持着童真,生命中除了戲,還是戲,從不説戲劇以外的話題。盧昂記得,胡導從不擺架子,90多歲時依舊記憶力驚人,幾十年前看過的戲都還記得,連一些小細節都清晰得讓人彷彿置身現場。老人的心態特別年輕,外面流行什麼全知道,和年輕人相談甚歡。每當看到學生表演有閃光的地方,胡導老師就會馬上站起身來,第一時間帶頭把掌聲送給學生。
焦晃説起這位把自己帶入戲劇大門的恩師,連用了三個“非常”,“胡導老師是個非常敬業、非常嚴肅、非常正直的人,我就是在他那個時候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準則和審美準則,他是我們上海戲劇主流創作的傑出代表。”
“他這輩子非常清貧,家裏連把像樣的椅子都沒有。每次去看他,他總想説點什麼,但已經説不出來了。其實他想什麼呢,無非是想説點他對中國戲劇、上海戲劇的看法。”焦晃説。
“人到暮年,更要以吃奶的力氣,努力把‘人’字的最後一捺寫好,寫端正。”胡導生前常這樣説。 [2] 

胡導評價

胡導老師是一個很好的話劇導演,衷心希望胡導老師身體健康,創作出更多新的藝術作品和學術著作。”老藝術家喬奇也動情地表示:“胡導老師是我表演專業的第一位老師,我向胡導老師學習了一輩子,還在不斷地向他學習。胡導老師永遠是我的老師。我心中的感情很難表達,我對他敬佩的不僅是業務,更有為人和處世。”剛剛榮獲文化部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稱號的焦晃也用詩一般的語言説道:“我將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和胡導老師一起度過他的幸福而有作為的晚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