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公巖摩崖石刻

鎖定
胡公巖摩崖石刻,造像分佈在勝歸山山巔,共計八龕十四尊,有胡宗憲冕官坐像、彌勒坐像、濟公像、觀音及侍童像、“文昌菩薩”像、長眉羅漢像、釋迦牟尼立像等。其中的“文昌菩薩”像一龕二尊,面相類似西洋人氏,與傳統佛像人物所示迥異,是可探究之處。各龕雕像體形較大,但工藝一般,顯示晚期佛像雕刻漸趨式微之勢。
中文名
胡公巖摩崖石刻 [1] 
地理位置
餘姚市
年    代
明—民國
文    獻
《親恩歌》
轄    區
餘姚市
公佈文號
浙政發〔2005〕18號
公佈時間
2005年3月16日 [2] 

胡公巖摩崖石刻遺產簡介

胡公巖摩崖石刻(圖2) 胡公巖摩崖石刻(圖2) [3]
胡公巖摩崖石刻
胡公巖摩崖石刻(3張)
胡公巖的摩崖石刻留存尚多,不乏醒世之作。其中除了佛像浮雕以外,還有長8公尺,寬5公尺的摩崖勒石,其中有刻着孫中山的處世名言和長達336字的《親恩歌》,在濟公佛像下面刻着白居易的《慈鳥夜啼》五言律詩一首,頗具代表性。“慈鳥失其母,哇哇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終年守故林;夜夜泣半啼,聞者為淚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汝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汝悲不忍;昔有吳起者,母沒喪不臨;嗟者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鳥復慈鳥,鳥中之曾參。”遊子和香客讀了這首詩,往往會感慨萬千。

胡公巖摩崖石刻發展歷史

胡公巖位於餘姚勝歸山南坡,明嘉靖二十七年,胡宗憲任餘姚知縣,有效地禁住了勝歸山開鑿山石之風。十年後,胡宗憲調任浙江總督,為抗倭多次來到餘姚,屯兵勝歸山下,後人為紀念胡宗憲,特於嘉靖四十年在勝歸山南坡雕鑿胡宗憲官服像,故稱之為“胡公巖”。
胡公巖摩崖石刻
胡公巖摩崖石刻(3張)
勝歸山之所以成為遊玩勝地,不僅是有幾個石孔而已,主要的還在於有着明代、清代至民國先後雕鑿的巖崖雕像。勝歸山舊有劉將軍廟,祀東晉將軍劉牢之。到明嘉靖間,在廟前增建復初書院,雕鑿胡宗憲秉公斷案之像。後因歲久,廟與書院漸圮。至明萬曆年間,有一僧人看中舊址,改建為禪院,依山岩雕鑿佛像,歷二十年竣工,稱之為勝歸山廟。
增鑿的佛像有袒胸露肚、捧腹大笑的彌陀佛,手執破芭蕉扇的瘋癲和尚濟公像;上面還有觀音大士像,曲腿盤坐蓮花寶座上,座下是浪濤翻滾的南海,有巨鰲遊弋。東側有赤腳踏寶蓮台的釋迦牟尼立像,以及橫眉豎眼的多尊羅漢立像,各高五米左右。這些佛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胡公巖摩崖石刻
胡公巖摩崖石刻(3張)
胡公巖摩崖石刻於1981年6月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