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光煒

(國學大師)

鎖定
胡光煒(1888年~1962年),浙江嘉興人。字小石,號倩尹、夏廬,晚號沙公、子夏等。室名願夏廬。國學大師。金陵書法四老之一。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羣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説、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同名人物還有陝西省藍田縣人民法院湯峪法庭庭長鬍光煒。 [1] 
中文名
胡光煒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62年
出生地
浙江嘉興

胡光煒人物簡介

胡光煒作品 胡光煒作品
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感時傷亂,嫉惡憤邪,多法杜甫。早年的詩作,即為陳三立激賞,稱許為“七百年來罕見”。書法上,對甲骨鐘鼎、秦漢碑板、歷代名家的行楷無不臨習,而取精用弘,自成面目;工隸書,擅行草,晚年筆力愈健,以碑體方筆作二王書,直追米芾“刷”字訣;其人品學問,喜怒哀樂都可於墨跡中想見,論者謂“環顧當世,能臻此境者寡”。善治印,精於書畫文物鑑別,堪稱一代藝術宗師。

胡光煒人物生平

胡光煒之父胡贏,字季石;母漆刁氏。六七歲時,父親去南京為官,兼業醫,全家遷往南京。8歲時父親逝世,家道中落,靠母親織錦為生。青年時代入南京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農博科求學,並師事著名書法家、學者、詩人李梅庵和沈曾植、陳三立。清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後,數十年中一直致力於高等學校教學,先後在北京女高師、武昌高師、西北大學東南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白沙女師、雲南大學等校任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憤恨國民黨政府誤國,常表示不滿,為當局所忌。在昆明期間,從友人處借馬列主義書籍,閲讀稱善,被國民黨特務搜去,名列“黑名單”。1949年淮海戰役後,國民黨強迫大學南遷,胡光煒挺身而出,率學生護校。1949年4月1日,親率學生到總統府請願,國民黨軍隊開槍打死兩名學生,胡光煒挺身而出,保護示威的同學,幾遭毒手。解放後,任南京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等職。曾任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政協常委,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南京博物院顧問,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江蘇省文聯書法印章委員會主席等。

胡光煒著作

胡光煒一生著作等身。早年所著《中國文學史講稿》上編,取“一代有一代之勝”觀點,闡述中國文學演變,頗具卓識,後來的文學史家馮沅君、陸侃如、劉大傑的著述均受其啓發。對楚辭之學,綜合舊聞,擇善而從,獨創新説。著有《遠遊疏記》、《楚辭郭注義證》、《楚辭釋名》、《離騷文例》、《屈原與古神話》、《楚辭札記》(未定稿)、《甲骨文例》 、《讀契札記》、《金文釋例》、《齊楚古金錶》、《聲統表》、《廣韻正續》、《説文部首疏證》、《江津方言志》等。書法著作,體系完備,論點精闢,除《書藝略論》外,尚有《中國書學史》未能完稿而卒。此外,論文、札記尚多。小石逝世後,南京大學曾組織遺著整理委員會。不久後,因“文化大革命”開始,遺稿墨跡受到很大損失,《中國書學史》(未完稿)下落不明,零散遺稿喪佚殆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整理委員會恢復工作,已整理出版的有《胡小石論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收論文14篇,內容包括古代神話、楚辭、杜詩、文學史、書法、古器物考訂等。詩詞存稿原分6卷,為《磐石集》、《硤林》、《無同沙語》、《蜩樓草》、《東風堂》、《夏廬長短集》,只蒐集到250餘首,不及原存之半,已集為 《顧夏廬詩詞鈔》 印入論文集。《論文集》二集在編輯中。 [2] 

胡光煒主要成就

胡光煒 胡光煒
胡光煒學術研究的領域廣闊,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經史諸子、佛典道藏、金石書畫、楚辭、詩歌、詞曲、小説無所不通,重點成就在語言文字學、古典文學、書法理論等方面。對古文字學的研究突破了古人以“六書”説為準則的成就,通過古代器物的大量考察研究,論述了自殷代到戰國古文字變化的規律,斷定《説文》所引古文是戰國時的文字。對古文字音韻的研究有獨到的成就,突破傳統的方法,貫穿“以聲求義”的原則,探究古代語音變化的規律。對甲骨文字的註釋有所發現,對甲骨文語法的研究有先導之功。對我國的書法理論也作出了貢獻,早年獲教於李梅庵、沈曾植、吳昌碩,研究書學史形成體系,在昆明西南聯大開“書學史”課,一些名教授都來聽課。晚年見解更加精純,作《書藝略論》,對書法藝術的源流演變和書法創作的藝術規律,都綜合探討和詳細剖析,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了闡述。胡光煒在大學學的是生物學,教授卻以古典文學為主;早年就開設中國文學史課,闡述我國曆代文學的發展和演變,頗多創見。講過歷代作家作品專題課,對楚辭、杜詩的研究特別見長。作為一碩學通儒,小石治學嚴謹,條理細察,繼承清代乾嘉學者研究方法,講究實證。如對楚辭中一些名物訓詁的新解,都是經過調查求證得來的。又曾在四川江津縣詳細調查方言,瞭解古今語音的變化。數十年來,胡光煒通過大量古代器物銘刻和花紋的實物研究,對古文字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胡光煒精書法,所作書澀筆頓挫,古樸瘦勁。隸書嚴正而有變化,剛勁中出墨味;篆書則擅長方筆金文,書風雄強、峻刻;草書結體學大王,布白學王鐸;真書早年宗龍門筆法,晚年從蕭儋、蕭秀諸刻上溯大王,精勁內撅;行書取筆於倪鴻寶,化險峻為凝鏈,在剛勁流利中出墨味,繼承了李瑞清澀筆頓挫的風格,並創造性地用澀筆寫今草和狂草,富有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