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

鎖定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是指經肱骨下端骨骺線水平,肱骨小頭和滑車骨骺一起與肱骨幹分離。因其位置較低,又稱為低位肱骨髁上骨折,是髁上骨折發生在幼兒發育階段的一種特殊類型,不常見。
初生嬰兒的肱骨遠端系由軟骨組成,其後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出現骨化中心,與幹骺端之間為骺軟骨板,在結構上較為薄弱,故幼兒時偶因外傷引起骨骺分離。其臨牀特點與肱骨髁上骨折相似。
中醫病名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
外文名
separation of total epiphysis of distal humeral end
別    名
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就診科室
骨科
多發羣體
兒童
常見症狀
肱骨遠端連同尺橈骨一併向後、內側移位,而外髁骨骺與橈骨近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係。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病因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常見為伸展尺偏型。由間接外力引起。多為摔倒時,患臂伸展位撐地導致。兒童骺板強度較關節囊韌帶弱,因而容易發生肱骨遠端骨骺分離,而非肘關節脱位
屈曲型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較為少見。在屈肘位外力撞擊鷹嘴再傳向髁部造成。此型損傷,多發生於較大兒童,可能與骺板方向改變有關(傾斜度增加)。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臨牀表現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典型表現為分離的肱骨遠端連同尺橈骨一併向後、內側移位,而外髁骨骺與橈骨近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係。若肱骨外髁骨骺尚未骨化,容易與肘關節脱位相混淆,移位輕度者,應攝健側X線片進行對比。肱骨外髁骨化後,其X線影像是診斷依據。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檢查

本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為X線檢查,也是本病的診斷依據,其X線特點如下:肱橈關節正常,肘關節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尺橈關係不變,即上尺橈關係正常;肱骨與尺橈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橈骨帶一干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後上方。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診斷

其典型表現為分離的肱骨遠端連同尺橈骨一併向後、內側移位,而外髁骨骺與橈骨近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係。若肱骨外髁骨骺尚未骨化容易與肘關節脱位相混淆,移位輕度者,應攝健側X線片進行對比。肱骨外髁骨化後,其X線影像是診斷依據。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鑑別診斷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需與下面的幾個疾病進行鑑別:
在肱骨小頭骨化中心出現之前,該年齡組骺板強度較關節囊及韌帶結構薄弱,脱位可能性極小,同時缺乏肘脱位時關節的彈性固定及肘後三角關係異常的臨牀表現。在肱骨小頭骨化中心出現以後,如若橈骨縱軸延線通過骨化中心,肘脱位即可排除。
2.肱骨內髁或外髁骨折
此時骨折塊大多側方或/和旋轉移位,尺橈骨近端與肱骨無分離移位,肘後三角異常。壓痛限局於關節外側,有時可觸到外髁異常活動。X線攝片示:肱骨幹與尺橈骨對線關係正常而肱骨外髁向外側移位。
3.肘關節脱位合併肱骨外髁或肱骨內髁骨折
此時骨折塊通常向後外或後內移位,復位容易,復位後骨折線清晰,肘後三角關係異常。
4.肱骨髁間骨折
此時肱骨內外髁分離移位,尺橈骨近端與肱骨距離變短。
5.肱骨外髁未骨化
X線表現與全骺分離鑑別困難。發病年齡與移位方向可作參考。肘關節常見為外側脱位,全骺分離遠段往往內移。根據整復過程中的“手感”有助於鑑別診斷。肱骨外髁已骨化後,其X線影像可作為診斷依據。
6.外髁骨折合併肘關節脱位
極少見,偶見於學齡後的兒童。臨牀表現兼有外髁骨折與肘關節脱位的特徵。如肱骨外髁與橈骨近端對位,多為全骺分離。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併發症

本病嚴重者可以引發肘內翻畸形或肘關節功能障礙,原因之一是由於骨折本身移位所造成的,特別是尺偏、旋轉移位,其次是骨骺損傷及血供障礙後造成的發育失衡,這是為什麼骨折既使解剖復位仍出現關節畸形的原因。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治療

治療方法基本上與肱骨髁上骨折相同。一般常規做閉合復位外固定。陳舊骨折,一般不做特殊處理,繼發畸形者待發育成熟後做截骨矯形。

肱骨遠端骨骺分離預防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造成,故應特別注意小兒的生活安全,避免外傷。一旦摔傷應時刻注意小兒是否有異常表現,積極就醫,對確診為本病的患兒,應積極進行治療,以免遺留下嚴重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