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肱骨外髁骨折

鎖定
肱骨外髁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帶肱骨小頭或肱骨外髁帶肱骨小頭和部分滑車骨骺的關節內骨折。因其中部分患者僅單純是肱骨小頭骨骺部骨折,故又稱為肱骨小頭骨骺分離。肱骨外髁骨折比內髁骨折多見,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肘關節損傷,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發生率略低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關節面(包括外上髁)和關節面兩部分,前臂伸肌羣附着於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後,由於伸肌羣的牽拉,骨折塊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外文名
humeral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就診科室
骨科
多發羣體
5—10歲兒童
常見病因
間接暴力
常見症狀
外側腫脹,並逐漸擴散至整個關節,肘外側出現瘀斑,傷後2~3天皮膚出現水皰,肘外側明顯壓痛等
中文名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病因

本病多由間接暴力所致,跌倒時手部先着地,外力沿橈骨向上撞及肱骨外髁而引起骨折。根據骨折塊移位的情況,可分為無移位骨折、輕度移位骨折和翻轉移位骨折三種。
1.無移位骨折
暴力的作用較小,僅發生骨折,如裂縫骨折或移位很小的肱骨外髁骨折。
2.輕度移位骨折
骨折塊向外移位,或有45°以內的旋轉移位,骨折塊仍位於肱骨小頭和肱骨近段骨折面之間。
3.翻轉移位骨折
翻轉移位骨折又可分為後移翻轉型和前移翻轉型。後移翻轉型又被稱為伸直翻轉移位型,此型相對多見;前移翻轉型又被稱為屈曲翻轉移位型,此型少見。

肱骨外髁骨折臨牀表現

外側腫脹,並逐漸擴散至整個關節。骨折脱位型腫脹最嚴重。肘外側出現瘀斑,逐漸擴散可達腕部。傷後2~3天皮膚出現水皰。肘外側明顯壓痛,甚至可發生肱骨下端周圍壓痛。移位型骨折者可能觸到骨擦音及活動骨塊。可發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寬,肘後三點關係改變,肘關節活動喪失。被動活動時疼痛加重,旋轉功能一般不受限。

肱骨外髁骨折檢查

X線攝片顯示肱骨小頭的骨折線多超過骨化中心的1/2,或不通過骨化中心,而通過肱骨小頭與滑車間溝的軟骨在幹骺端處有一骨折線。骨折塊可向外側移位。骨折脱位型X線片,正位片顯示骨折塊連同尺橈骨可向橈側或尺側移位,側位片顯示可向後側移位,偶可見向前移位者。肱骨外髁骨折在X線片上表現多種多樣,在同一骨折類型中表現也常不一樣。
除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外,尚應根據傷情拍攝特殊體位像,尚應酌情行體層片或CT檢查。

肱骨外髁骨折診斷

本病主要表現為患處的腫脹、疼痛,結合X線檢查可確診。

肱骨外髁骨折鑑別診斷

1.肱骨髁上骨折;
2.肱骨下端全骨骺分離。
一般用X線檢查可以鑑別;對難以區別的病例,可使用CT檢查來幫助診斷。

肱骨外髁骨折併發症

1.肘外翻畸形
肱骨遠端橈側骨骺軟骨板損傷,可導致早期閉合。致使肱骨遠端發育不均衡造成肘外翻,肱骨遠端呈魚尾狀畸形。
2.尺神經炎或麻痹
由於肘外翻畸形的牽拉,或尺骨鷹嘴對尺神經的撞擊,均可導致尺神經炎。

肱骨外髁骨折治療

此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又是骨骺骨折,骨折線通過骺板。復位滿意與否,直接影響到關節的完整性與骺板處骨橋形成的大小和發生畸形的程度。因此無論採取何種方法,要求達到解剖復位,或近似解剖復位,以免發生嚴重的後遺症。各型骨折的治療方法如下。
1.骨折無移位型
屈肘90°,前臂旋後位石膏固定4周。
2.側方移位型
應進行閉合復位。X線檢查證實已復位者,可用長臂後石膏託或夾板固定4~6周,固定時間依據復位後穩定情況,取伸肘或屈肘位及前臂旋後位。
此型骨折為不穩定骨折。整復失敗或復位後再移位不能復位者,應切開復位用2枚克氏針內固定。
3.翻轉移位型、骨折脱位型
採用閉合復位。閉合復位不成功者,均應切開復位,矯正骨折塊的旋轉移位。儘可能保留骨折塊上附着的軟組織,以免發生缺血壞死。用2枚克氏針交叉固定,術後用石膏託固定4~6周,拔除鋼針,除去外固定,開始活動肘關節。
4.陳舊骨折
移位不嚴重,預計以後不會造成肘部形態及功能影響者可不手術,骨折塊翻轉移位或畸形癒合將嚴重影響功能者應手術治療。只要術中復位滿意,內固定牢靠,術後積極主動功能鍛鍊,絕大多數患者仍可獲得較好的結果。即使術前肘關節已僵硬,手術後也能得到部分功能改善。
5.併發症治療
(1)肘外翻畸形 傷後肱骨遠端橈側骨骺軟骨板損傷,可導致早期閉合。致使肱骨遠端發育不均衡造成肘外翻,肱骨遠端呈魚尾狀畸形。外翻明顯者,可行截骨術矯正。
(2)尺神經炎或麻痹 由於肘外翻畸形的牽拉,或尺骨鷹嘴對尺神經的撞擊可導致尺神經炎,發現後應及早將尺神經前移,以免發生麻痹。

肱骨外髁骨折預防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