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肝(拼音:gā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篆文,古字形從月(肉)、幹聲。“肝”的本義為肝臟,是人和高等動物的消化器官。肝、膽連用,用以比喻真摯的心意,也比喻人有血性或豪情壯志等。 [10] 
中文名
拼    音
gān
部    首
五    筆
EFH [2] 
倉    頡
BMJ [2] 
鄭    碼
QAED [2] 
筆    順
撇、橫折鈎、橫、橫、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803) [1] 
平水韻
上平十四寒 [9] 
四角號碼
7124₀
筆順編號
3511112
造字法
形聲字
注音字母
ㄍㄢ
統一碼
U+809D [2]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總筆畫數
7(部首4,部首外3)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肝”小篆寫作圖1,字形左部為“肉”字,作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肢體器官有關;右部“幹”為聲旁,指示讀音。形旁“肉”字在隸書和楷書中寫作“月”。小篆“幹”上部彎曲的一筆在隸楷中寫作直的一橫。
肝本義即肝臟,是高等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有儲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禦等功能。《釋名·釋形體》:“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中醫以五行之説釋五臟,肝屬木,故又稱肝為“肝木”。
古人有用臟器指稱“內心”的習慣,如“肺腑”比喻內心等等,肝也有同樣的用法。如“肝腸”比喻內心。“肝腑”比喻真心誠意。更為常見的,還是“肝”與“膽”的結合,這一類的詞語有“肝膽”“肝膽相照”“俠肝義膽”“披肝瀝膽”等。肝是人的重要消化器官,它能生產人體不可缺少的近千種酶。因此被稱為“重要的化學工廠”。膽是六腑之一,位於肝臟之右,能分泌膽汁,也是幫助消化的器官。肝膽都是消化器官,關係密切。同時,在中華人民的傳統觀念裏,肝膽都與情感有關。《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肝與“意志”相聯繫,膽與“勇敢”相聯繫,這也是中國人對於肝膽作用的心理認同。由此可見,肝、膽關係的密切,不僅具有生理的原因,而且具有認知的傳統。 [10]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詞
例句
名詞
肝臟。人和高等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
liver
《莊子·盜蹠》:“盜蹠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候一》:“膽為腑而主表,肝為髒而主裏。”
比喻內心
inward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漢·王逸《九思·憫上》:“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苦。”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不在我每肝上的事,管他姓張姓李!”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3]  《漢語大字典》 [4]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肉部】古寒切
木藏也。從肉乾聲。
【註釋】①木藏:按今文説五行命名,肝屬木,又名木髒。 [5] 

説文解字注

“木藏也”注:文有脱誤,説見上①。
“從肉,幹聲”注:古寒切,十四部。按,《禮經》正脅謂之榦。《少牢》古文榦為肝,此與古文髀為脾皆但取同音假借而巳。
【註釋】①見上:指《説文解字注·肉部》“肺”字下注:肝下當雲金藏也,博士説以為木藏。 [6]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部外筆畫:3畫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幹。《説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為府,附脊第九椎為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為幹。《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訓》:肝為風。
又《白虎通》:肝之為言扞也。
又肝榆,海外國名。《山海經》:肝榆之屍,在大人北。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月”窄“幹”寬,頂部“月”高,底部“幹”低。“月”,第二短橫在橫中線。“幹”,兩橫都在橫中線上方;首橫起筆於豎中線,第二橫略長,起筆於“月”側。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二十五寒

開口呼
全清
古寒切
kɑn
集韻
平聲
二十五寒
開口呼
全清
居寒切
kɑn
禮部韻略

平聲





居寒切

增韻

平聲





居寒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寒山

開口呼

全清

kan
中州音韻

平聲
寒山





歌寒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九寒


全清
居寒切
kon
(參考資料:漢典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ɑn
先秦
王力系統
k
a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ɑ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a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an
西漢



東漢





an


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寒桓刪

ɑ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寒桓刪

ɑ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寒桓

ɑ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k
ɑn
隋唐
王力系統

k
ɑn
隋唐
董同龢系統

k
ɑn
隋唐
周法高系統

k
ɑn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
ân
隋唐
陳新雄系統
k
ɑn
(參考資料:漢典 [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a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æ̃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æ̃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a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a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æ̃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æ̃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kæ̃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ky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ka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kæ̃
55
陰平
文讀
kua
55
陰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kɔ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ɔ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ɔn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ɔn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an
55
陰平
文讀
kũã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ũã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a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xuɪ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1-18]
  • 2.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8]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422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191
  • 5.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66
  • 6.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605
  • 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40
  • 8.    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24]
  • 9.    平水韻 十四寒 肝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24]
  • 10.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604-605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02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3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