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

鎖定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San Jacinto CVL-30),是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獨立級航空母艦九號艦。
該艦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二艘以San Jacinto(聖·哈辛託)命名的船隻。聖·哈辛託是德克薩斯革命的決定性戰役聖哈辛托戰役(1836年4月21日)的發生地(今得克薩斯州哈里斯縣)。第一艘以聖·哈辛託命名的戰艦是美國海軍早期的一艘蒸汽快速戰艦。 [1] 
中文名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San Jacinto CVL-30
服役時間
1943年11月15日
國    家
美國
艦    級
獨立級航空母艦
退役時間
1970年6月1日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艦徽 艦徽 [1]
1940年12月16日,美國海軍訂購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指定舷號為CL-100。以新澤西州最大的城市紐瓦克命名(Newark CL-100)。由於戰時需要建造航空母艦,紐瓦克號被指定改裝為航空母艦(Newark CV-30)。該艦於1942年6月2日更名為復仇者號(Reprisal CV-30),1942年10月26日在新澤西州卡姆登由紐約造船公司定製;1943年1月4日更名為聖·哈辛託號;1943年7月15日重新劃歸為輕型航空母艦(CVL-30);1943年9月26日由商務部長夫人傑西·瓊斯女士主持下水儀式;並於1943年11月15日正式服役,指揮官為哈羅德·M·馬丁上校。
在經歷太平洋戰爭中的多場海戰後,1947年3月1日除役,加入了停泊在聖迭戈的太平洋後備艦隊。1959年5月15日重新分類為輔助飛機運輸艦(USS San Jacinto AVT-5);1970年6月1日從海軍服役艦艇名單中除名,正式退役。並於1971年12月15日於加州長灘的終端島(Terminal Island)解體拆除。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艦長 [1] 
622'6"(189.7米)
船幅
109'2"(33.3米)
排水量
11000噸(標準);15100噸(滿載)
航速
31.6節
武器裝備
(1)2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
(2)16挺20毫米機炮
艦載機
45架
艦員編制
1560人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服役事件

1944年1月航行中 1944年1月航行中 [1]
1943年11月15日正式服役後在加勒比海地區試航,聖·哈辛託號通過巴拿馬運河聖迭戈珍珠港駛往太平洋戰區。抵達馬紹爾羣島馬朱羅環礁後,成為了海軍中將馬克·米切爾(Marc A.Mitscher)第58/38特遣部隊(太平洋艦隊快速航母打擊部隊)日益壯大的力量的一部分。在那裏,聖·哈辛託號登載第51飛行中隊,其戰鬥機和魚雷轟炸機是該艦在戰鬥中的主要武器。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菲律賓海海戰

航行中 航行中 [1]
在為保護在威克島馬庫斯島的其他航母提供搜索巡邏之後,聖·哈辛託號在1944年6月5日準備參加兩年前中途島戰役以來規模最大的艦隊行動——菲律賓海海戰。當日,第58特遣部隊從馬朱羅環礁出動,向馬里亞納羣島進發,為美國奪取塞班島做準備,並保護攻擊部隊免受敵方海空攻擊。
美國的這一進攻引起了日本的強烈反應;6月19日,日本艦隊向入侵艦隊和掩護航母部隊派遣了400多架飛機。在隨後的空戰中,美國飛行員稱之為“馬里亞納火雞射擊”,300多架敵機被擊落。當聖·哈辛託號的飛機在戰爭中取得最片面的勝利時,航母機槍手幫助擊落了少數能夠接近美國戰艦的襲擊者。在黃昏時分,米切爾中將在敵軍艦隊撤退後發動了一次全部航母的攻擊。返回的飛機在相當混亂的情況下完成了夜間着艦。
老布什在戰機上 老布什在戰機上 [1]
聖·哈辛託號隨後參加了對羅塔島和關島的打擊,併為任務編隊提供了作戰空中巡邏(CAP)和反潛巡邏(ASP)。在這些突襲行動中,一名聖·哈辛託號的戰鬥機飛行員在關島上空被擊落,在救生筏上度過17天試圖吸引注意,並在島上躲藏了16個晚上。在埃尼威托克環礁的加油和補給之後,聖·哈辛託號於7月15日加入了對帕勞的航母打擊。8月5日,聖·哈辛託號的目標是北方父島母島硫磺島。在8月底返回博尼斯之前在埃尼威托克島短暫停留。聖·哈辛託號在9月2日對父島的襲擊中,防空炮火擊落了美國海軍喬治·H·W·布什中尉駕駛的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TBM-3型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他的另一名組員(W·g·懷特中尉)跳傘後,降落傘未能打開墜機身亡。長鬚鯨號潛艇(SS-230)在這次襲擊中擋住攻擊,救出了布什中尉。兩艘從島上出發的小艇希望俘虜被擊落的飛行員,戰鬥機擊沉了兩艇,掩護了布什中尉,讓他免於成為俘虜。獲救的飛行員後來成為美國第41任總統。
1944年5月戰機甲板起飛 1944年5月戰機甲板起飛 [1]
隨後,聖·哈辛託號航行從黎明到黃昏,並執行空中巡邏和反潛巡邏任務,而其他航空母艦則襲擊了雅浦島、烏利希環礁、安加爾島巴伯爾圖阿普島,在1944年9月15日帕勞島遭到攻擊時擊落了日本空軍。在阿德默勒爾蒂羣島馬努斯島補給之後,聖·哈辛託號加入了對沖繩的打擊,並提供了照相飛機以獲取未來入侵計劃所需的信息。在海上加油後,再次提供黎明至黃昏的空中保護,其他航空母艦於10月12日至19日對福爾摩沙呂宋島北部和馬尼拉灣地區發動攻擊。在10月17日的行動中,一架戰鬥機非常硬着陸,無意中向該艦的艦島結構機槍射擊,造成兩人死亡,24人受傷,包括指揮官;並對雷達造成相當大的損害。儘管發生了這起事故,聖·哈辛託號仍然具有戰鬥力。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萊特灣海戰

於列剋星敦號(CV-16)並行 於列剋星敦號(CV-16)並行 [1]
10月20日,美軍在菲律賓中部萊特灣登陸時,聖·哈辛託號提供了近距離空中支援。10月24日,日本艦隊三管齊下的消息打斷了這次任務,促成了海軍史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戰鬥——萊特灣海戰。聖·哈辛託號派飛機在錫布延海打擊中央部隊;然後向北飛去,對北方部隊發動打擊,造成日本航母和恩加尼奧角附近水面戰鬥人員的嚴重損失。10月30日,戰鬥機在萊特上空提供空中保護,同時槍支擊落了兩架企圖對該艦進行自殺式襲擊的飛機。在烏利希環礁停留一段時間後,航母加入了對馬尼拉灣地區的攻擊;隨後,航母還到關島進行了一次側飛,交換了飛行中隊,接收了第45飛行中隊。1944年12月18日,她在台風“毒蛇”中受到輕微損害。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外圍攻擊

在烏利希環礁完成維修後,聖·哈辛託號和其他快速航母部隊進入了南中國海,並對福爾摩沙的機場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在法屬印度支那的坎蘭灣和香港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第38特遣部隊通過海上加油和補給,得以持續向敵人施壓,並通過打擊琉球羣島,為美國入侵呂宋提供戰略支持。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日本本土攻擊

1944年10月在硫磺島附近 1944年10月在硫磺島附近 [1]
接下來,聖·哈辛託號加入了對日本本土島嶼的第一次航母打擊。在1945年2月16日和17日的空襲中,艦載機在東京地區機場的激烈格鬥中擊落了許多敵機。這些行動是為了掩護即將攻佔硫磺島。接下來是對登陸海軍陸戰隊的空中支援,接着是在聖·哈辛託號返回烏利希環礁之前對東京和沖繩的進一步打擊。
023014.jpg 023014.jpg [1]
在日本九州附近執行任務時,聖·哈辛託號親眼目睹了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CV-13)的戰火;1945年3月19日,當一架神風特攻隊飛機差點撞上聖·哈辛託號時,險些自毀。隨着航母部隊為沖繩的入侵提供空中支援,“冰山”行動帶來了更大規模的敵人襲擊。4月5日,500多架飛機襲擊,主要是神風飛機。戰鬥機和高射炮擊落了大約300架,但許多架還是通過了。聖·哈辛託號的炮手從一架自殺式飛機上射下機翼,使其俯衝偏離,並在離左舷船首僅50英尺的地方再次濺落。沖繩島入侵的任務需要大量的空中活動,在支援地面部隊和擊退自殺式飛機頻繁襲擊的同時,幾乎不間斷地讓該艦處於全艦戰備狀態。4月7日,聖·哈辛託號的轟炸機用魚雷擊沉了日本磯風號驅逐艦,這是一次海軍自殺式襲擊的一部分,大和級戰列艦也在這次襲擊中被擊沉。隨後,聖·哈辛託號重返危險的工作崗位,防禦自殺式飛機襲擊,襲擊九州島的神風機場,併為沖繩戰鬥的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6月5日,成功地抵禦了另一場颱風,在萊特灣補充兵力後,最後一次作為第58特遣部隊的一員進行突襲行動。聖·哈辛託號的飛機於7月9日在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墜毀,並繼續在日本近海活動,直到1945年8月15日敵對行動結束。隨後,在日本上空的飛行任務變成了盟軍戰俘營上空的慈善飛行,在營救這些人之前,一直在投放食物和藥品。1945年9月14日,戰時任務完成後,聖·哈辛託號返回家鄉,在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停泊。 [2] 

聖·哈辛託號航空母艦戰後狀況

企業號、大黃蜂號和聖·哈辛託號停泊在阿拉米達港 企業號、大黃蜂號和聖·哈辛託號停泊在阿拉米達港 [1]
聖·哈辛託號於1947年3月1日除役,加入了停泊在聖迭戈的太平洋後備艦隊。1959年5月15日重新分類為輔助飛機運輸(AVT-5);1970年6月1日她從海軍名單中被除名,正式退役。
聖·哈辛託號贏得了五顆戰鬥之星,並被授予總統部隊嘉獎。船體在1971年12月15日以報廢的價格賣給了加州長灘終端島的國家金屬和鋼鐵公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