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庸

鎖定
耿庸,祖籍台灣,1921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來蘇門答臘,1937年廈門雙十中學高級新聞科畢業。解放前,歷任《戰時文藝》、《刺筆》、《閩北日報》、《青年日報》、《大成報》、《新中華月刊》、《公論報》編輯。解放後曾任《新商晚報》副總編輯、《展望》週刊編輯部主任、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新文藝出版社編審。1966年後調入上海辭書出版社任編審。主要著作有:雜文集《扛鼎集》、《論戰爭販子》、《回收》、《逢時筆記》,論著《〈阿Q正傳〉研究》、《文學對話》(與何滿子合著),回憶文集《未完的人生大雜文》等;2008年1月逝世。
中文名
耿庸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2008年1月
出生地
印度尼西來蘇門答臘
祖    籍
祖籍台灣

耿庸人物簡介

耿庸像以及著作 耿庸像以及著作
耿庸(1921-2008),本名鄭炳中,祖籍福建漳州。出生地台灣。其父鄭之翰(曾任福建龍溪縣長,澎湖縣長)。
1938年至1945年,先後在福建《閩北日報》、江西《青年日報》、重慶《新中華》雜誌等報刊任編輯,此後在宣懷經濟研究所研究近代經濟思想史。1947年8月去台灣,任台灣《公論報》編輯、華南商業銀行研究所研究員。
1949年11月返回大陸,先後任廣東《新商》晚報副總編、上海震旦大學教授、新文藝出版社編審。
1955年被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分子”;耿庸被捕後,妻子王皓也進了監獄,被關了兩年後出獄,王皓即給毛澤東寫信訴冤,當時正值“反右”期間,把她也算上一個,她無處申訴,終於憤而於9月間跳了上海黃浦江自殺身亡。
1980年獲平反後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上海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36年起發表作品,此後至1955年入獄前發表雜文、評論等近千篇,約百萬字,多半散失。

耿庸主要論著

主要著作有論著《(阿Q正傳)研究》(1952年)、《文學對話》(與何滿子合著,1983年)、雜文集《回收》(1985年)、《逢時筆記》(1998年)、評論及回憶文集《文學:理想與遺憾》(2004年)等;晚年著有《未完成的人生大雜文》,本文集收錄了耿庸先生的經典散文數十篇,回憶了黎烈文許壽裳、吳強、姜椿芳、傅東華、秦牧、張中曉等文藝界人士的印象,至於個人的受難經過倒是講得不多。此外,本書還收錄了作者出獄後與父親來往的書信。全書內容豐實,題材多樣,文筆精妙,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藴及獨特的藝術風格。

耿庸人物傳記

《人在文壇—耿庸紀傳》 作者:路莘
目錄
上部
一、永久的“謊言”
二、人在文壇
三、圍繞着《<阿q正傳>研究》
四、陽光戀
五、在修武偃文的年代裏
六、走過地獄之門
下部
一、迷人的背影
二、鮮花和音樂
三、離合悲歡
四、一段文學苦話
五、補寫的一章:九八散記
附錄
一、心中紀念碑 路莘
二、關於耿庸 陳社
三、耿庸其人其文 柯文輝
四、半生自述 耿庸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