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考古學論文集

鎖定
《考古學論文集》是196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鼐 [4] 
中文名
考古學論文集
作    者
夏鼐
出版時間
1961年10月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1103149 [4] 
編    輯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學論文集作者簡介

夏鼐(1910―1985),浙江温州人,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畢業於清華大學。1935年留學英國,就讀於倫敦大學,獲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1941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等。 [1] 
主要研究成果:①在新石器時代的研究方面,通過1945年甘肅省寧定陽窪灣齊家文化墓葬的發掘,確認仰韶文化的年代比齊家文化為早,發表了《齊家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一文,糾正了瑞典學者安特生關於甘肅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為建立黃河流域有關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正確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礎。1977年,利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測定的大量的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數據,寫成《碳-14測定年代和中國史前考古學》一文,對中國各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統的研究,得出相當可靠的結論。②在商周考古學方面,通過1950年在河南省輝縣的發掘,第一次在安陽以外發現比安陽殷墟為早的商代遺蹟,從地域上和年代上擴大了對商文化的認識。1951年春,通過在河南省鄭州的調查,首次確認二里岡遺址為早於殷墟的又一處重要的商代遺址。通過1951年秋在湖南省長沙的發掘,究明瞭當地戰國時代墓葬的演變過程,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③在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方面,從50年代後期開始,發表了《咸陽底張灣隋墓出土的東羅馬金幣》、《新疆發現的古代絲織品──綺、錦和刺繡》、《綜述中國出土的波斯薩珊朝銀幣》等論文。根據中國各地出土的絲織品、外國貨幣及其他具有外國風格的遺物,闡明漢唐時代中國與中亞、西亞,特別是與波斯和東羅馬帝國在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繫,並對中西交通的路線提出創見。④在中國科技史的研究方面,從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發表了《晉周處墓出土的金屬帶飾的重新鑑定》、《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我國古代蠶、桑、絲、綢的歷史》等一系列論文,利用考古學資料,運用考古學方法,闡明中國古代在天文、數學、紡織、冶金和化學等各個科技領域中的成就,為中國科技史的考古研究作出重大的貢獻。
夏鼐的主要學術著作有:《齊家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考古學與科技史》(1979)、《中國文明的起源》(日文,1984),《中國考古學研究》(日文,1980),Jade andSilk of Han China (英文,1984)等。他曾主編了《新中國的考古收穫》(1961)、《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1984)。又主編並參加執筆的考古發掘報告有《輝縣發掘報告》(1956)、《長沙發掘報告》(1957)等。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還完成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的編撰工作。 [2] 

考古學論文集圖書簡介

這是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副所長的關於中國考古學方面的論文集。其中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三篇,是關於我國原始社會遺存的調查和發掘的報告,是作者在抗日戰爭期間在甘肅東部所作田野工作的成果。在關於“齊家文化”的一篇裏對安特生的錯誤看法作了糾正;在“寺窪山發掘記”中提出了將出土遺物和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的問題。第二部分六篇,是根據出土的古代文物所作的專題研究。敦煌漢簡一文中除了介紹當時新發現的一批漢簡之外,對漢代歷史中的一些事物作了考證;在吐谷渾墓誌一文中,對這個少數民族的晚期歷史作了綜合敍述;關於外國貨幣的三篇對當時我國和波斯及東羅馬的關係與中西交通路線加以研究。最後一篇論述了唐代三彩陶俑的藝術造詣。並以“十年來的中國考古學新發現”一文作為附錄。 [4] 

考古學論文集圖書目錄

Ⅰ原始社會的考古學
1、齊家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
2、臨洮寺窪出發掘記
3、蘭州附近的史前遺存
Ⅱ 關於漢唐時代的考古論文
1、新獲之敦煌漢簡
2、武威唐代吐谷渾慕氏墓誌
3、中國最近發現的波斯薩珊朝銀幣
4、青海西寧出土的波斯聯薩珊朝銀幣
5、咸陽底張灣隋墓的出土的東羅馬金幣
6、西安唐墓中出土的幾件三彩陶俑
Ⅲ 附錄:十年來的中國考古新發現
編後記
英文提要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