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馬識途

(漢語成語)

鎖定
老馬識途(拼音:lǎo mǎ shí tú)是一個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説林上》。 [1] 
該成語意思是指老馬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老馬識途
拼    音
lǎo mǎ shí tú
近義詞
老當益壯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老氣橫秋老態龍鍾不知所以乳臭未乾
出    處
《韓非子·説林上》
語    法
作主語、謂語
注音字母
ㄌㄠˇ ㄇㄚˇ ㄕㄧˊ ㄊㄨˊ

老馬識途成語出處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1]  (《韓非子·説林上》)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老馬識途”。 [3] 

老馬識途成語典故

老馬識途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於春天出征,到凱旋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出現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 [3] 
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説: “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讓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3] 

老馬識途成語寓意

第一,萬物皆有靈性。世間萬物皆平等,世間萬象也均能給人以思想,給人以啓迪,給人以智慧。所以應該將其視為人類的良師益友,與其平等相處,敬畏、尊重、善待並珍惜它們。 [2] 
第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由此告誡:有經驗的人更熟悉情況,能夠在某個方面發揮指引、引導作用,因此,做事情要多動腦,應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對於不瞭解的事情應虛心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求教,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更進一步地説,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實現提升和超越。 [2] 

老馬識途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比喻人閲歷多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1] 
運用示例
清·黃景仁立秋後二日》:“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1] 
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餘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4] 
劉紹棠敬柳亭説書》:“這條航線,過去我已經往返兩趟,雖然算不得老馬識途,可也並不感到激動和新鮮了。” [5] 

老馬識途拓展閲讀

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就構成了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鑑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聽覺非常發達。馬通過靈敏的聽覺和嗅覺等感覺器官,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記憶,因此馬能夠識途。 [2] 
參考資料
  • 1.    老馬識途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7]
  • 2.    郭麗著,齊國成語典故今讀,九州出版社,2018.01,145-146
  • 3.    湯木編著,成語故事,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03,121-122
  • 4.    《畫説漢字》編輯部編著,畫説成語 一-二年級 小學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09,138
  • 5.    《中華成語詞典》編委會編,中華成語詞典 單色插圖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5.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