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年人類學

鎖定
老年人類學(senile anthropology),研究同文化中的老年地位、社會對老人的態度及老人問題的一門學科。
中文名
老年人類學
外文名
Elderly anthropology
對    象
研究同文化中的老年地位
特    點
老人的態度

老年人類學認識

衰老是人類個體生活史無法迴避的經驗和不可逆轉的流程,它既是一個生理變化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和文化過程;晚年是生命週期或人生的基本階段,其中充滿着文化意義的建構和社會制度的安排;死亡作為衰老過程和晚年的終結,則是任何社會與文化均必須設法予以應對或接納、消化的最為重要的生活事件。老年人是任何社會與文化均必然存在的年齡組羣,其社會地位、職能及其在文化傳承方面的貢獻和影響均不能等閒視之。在既定的社會或文化裏,相同年齡組羣的人們往往可能擁有一些相近的人生經驗,並因此具有一些近似的記憶、情感和認知,而在不同的年齡組羣之間既可能形成輩分差異和代際隔膜,也可能構成文化傳承的鏈接和社會體系的延續。由於老年人類學對上述諸多問題的研究,能夠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學對於人、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系統而又深入的理解,因此,它也堪稱是當代人類學中最具潛力和前景的分科方向之一。 [1] 

老年人類學研究原因

人類學本是一門關注人及其文化的學問,它從較早時起就着重關注有關“年齡”的研究,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西方各發達國家社會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凸現,於是,也就應運而生地在人類學領域裏發展出老年人類學的分科方向,出現了對不同社會與文化裏的“衰老過程”和人生歷程的“晚年”階段從事跨文化的比較研究以及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的年齡組羣進行更加深入和專門性探索的人類學研究。伴隨着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全球化成長,各國的老齡化問題相互影響並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日益廣泛的關注。與此同時,老年人類學也在國際人類學界逐漸成為熱門的學術話題。 [1] 

老年人類學研究

在老人和文化的關係研究上較為重要的研究者為美國的庫拉克。由於庫拉克和愛德生的共同研究,開闢了老年人類學在工業社會中的研究。

老年人類學進一步認識

他們以居住在沙弗拉斯克435名老人為對象對現代美國社會的老人和文化的關係作了分析並得出如下結論:1.老年作為人一生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且強烈地為文化所限制;2.像在美國這樣的高度工業社會中,價值取向為生產、勞動,年輕的社會中的老人為了適應好的老年生活,成為人生奮鬥目標的一個階段;3.在美國社會中老人層特有的價值和其社會的中心價值不同,形成老人文化的特殊的價值結構,存在着再社會化的過程。
在特定的文化中,老人如何能更好地適應老年生活,對這一過程的研究是人類學者的重要責任。庫拉克和愛德生對這一過程以美國社會為例,提出:1.要承認身體和腦力的變化,面對現實,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思維方式;2.進一步規定自己的生活空間,例如隨着配偶的離去取而代之的親友關係等;3.以電視來代替電影以達到滿足感更具有現實性;4.進一步對自己作出評價,使自己看到對社會還能有餘熱奉獻'從工作本位向家庭本位的轉變等;5.要重新調整人生目標和價值觀。 [2] 

老年人類學老年化理論

老年化理論,包括:角色理論活動理論、撤退理論、超越老化理論、連續性理論符號互動論社會交換理論、生命歷程視角、老年化的後現代理論。

老年人類學相關書籍

楊晉濤博士的著作《塘村老人》,很可能是中國第一本非常明確地以“老年人類學”為主題的民族誌專著。 [1] 
老齡化與老年人研究委員會創辦了《跨文化老年學學刊》和《人類學與老齡化季刊》等雜誌,發表了大量老年人類學的學術論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