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山界

(廣西興安縣的山脈)

鎖定
老山界,在地圖上名為越城嶺,在廣西興安華江瑤族鄉,又稱瑤山,是五嶺之一,越城嶺的中段分支,呈西南—東北走向,長21公里,寬6公里,方圓126平方公里。其主峯貓兒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嶺的最高峯,也是五嶺的最高峯。向上看,聳立於雲端之中;向下望,簡直是絕壁懸崖。1934年,紅軍長征途經這裏,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舉世聞名。
中文名
老山界
外文名
LaoShanJie
地理位置
廣西興安縣華江瑤族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126000 m²
最高海拔
2142米
長    度
200 km

老山界地理定義

老山界
老山界(5張)
老山界並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地點,而是整個越城嶺山脈, [4]  湖南綿延到廣西數百里。 [3]  老山界,位於資源興安龍勝靈川四縣及湖南城步縣的交界之地, [3]  範圍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資源縣湖南省新寧東安城步等縣。 [5-6]  在西起雷公山,東至越城嶺範圍的南嶺,只要當年紅軍翻過的山,都會被稱之為“老山界”。 [3] 
主峯位興安縣華江鄉,海拔2141.5米,距縣城約60公里,從山腳到山頂大約30公里。山脊為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分水嶺,亦是興安縣與資源縣縣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0°19′~110°31′,北緯25°44′~25°58′。

老山界地質地貌

老山界 老山界
老山界南北坡長21公里,東西寬6公里,山地面積126平方公里,山勢如潮似湧,連綿不絕;羣峯如疊似壘,高聳入雲;懸崖峭壁林立,河谷深不見底,山道不足兩尺寬,既陡又滑,十多處絕壁上的棧道、石梯更是寬不盈尺,其中最艱難的是雷公巖、百步陡、之字拐,主峯貓兒山為華南第一高峯,素有“五嶺極項,華南之巔”的美譽。這裏山高霧濃風大,氣候瞬息萬變,“驚回首,離天三尺三”,被視為鳥兒也飛不過的人間畏途。
老山界的垂直景觀明顯,從山腳到山頂分佈有楠竹林、杉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山頂苔鮮矮林,灌從草甸等多種植被景觀,季相變化絢麗多彩,林相林冠絢麗多姿。

老山界歷史事件

1934年12月初,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後,根據蔣介石又在紅軍去路上佈設口袋形陣勢的實際情況,在毛澤東的倡議下,紅軍改變了沿紅六軍團路線去湘西的計劃,取消休整,一路西進,但必須翻越橫亙在前面的老山界。紅軍分三路翻越了老山界。一路是從興安同仁村沿龍塘江過雷公巖上百步陡從主峯貓兒山的西南面翻越老山界,主要有中央一、二縱隊和紅五軍團,還有紅八軍團的一部分;一路是從興安高寨村委青殿村沿烏龜江經潘家寨過漓源瀑布上梯子嶺從貓兒山的東北面翻越老山界,主要是紅八軍團;一路是從興安水埠塘到高寨,往李家田沿杉木江上老山界進資源塘垌跟上主力紅軍,主要是紅五軍團十三師一部。
1934年12月4日,軍委第一縱隊經興安馬嶺移至塘坊邊、六垌地區,下午開始翻越老山界。12月8日,扼守老山界的紅三十七團、紅八軍團一部分及保衞團奉令撤往資源塘垌和龍勝江底。至此,紅軍全部離開了興安縣境。
為保證中央縱隊順利翻越老山界,紅三、五軍團等在興安華江瑤族鄉境內與桂軍和地方民團進行了黃隘阻擊戰、老草嶺阻擊戰、龍塘江阻擊戰、千家寺突圍等多場戰鬥。
老山界下的百步陡 老山界下的百步陡
老山界羣峯高聳,山高路陡,懸崖峭壁,翻越十分困難艱險,給紅軍將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陸定一、成仿吾、蔣耀德等許多紅軍將士在若干年後的回憶中詳細提到老山界 [1]  [2] 
雷公巖,“峭壁上的路”,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 雷公巖,“峭壁上的路”,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