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八張

鎖定
老八張,指的是CD《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這套CD共八張,收錄琴曲270餘首,1500多分鐘古琴界稱之為“老八張”。 [1]  1956年,由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率領,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共同組成的古琴調查組,遍訪全國各地86位琴家琴人,蒐集、整理了大量琴學史料,用大量極其珍貴、不可復得的琴曲鋼絲錄音資料製作而成。包含《廣陵散》《梅花三弄》等。
中文名
老八張
性    質
CD
率領者
查阜西
創作時間
1956年

目錄

老八張簡介

古琴(又稱七絃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僅傳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餘首,其內容之多彩,和文獻之豐富,可稱中國古樂遺產之冠。古琴不僅在中國古樂中佔極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樂學者的重視,它是研究中國音樂文化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
清末以來,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趨稀少,許多寶貴琴曲也相繼失傳,使古琴藝術落入「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國藝術研究所(原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成立以後,對古琴音樂進行大量蒐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國音樂家協會,及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組織古琴工作者赴全國廿一個省市開展古琴音樂的採訪調查,訪問了八十六位琴家,蒐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國唱片社及各地電台的支持下,共錄製琴曲約1500分鐘。
在這次採訪的推動下,各界對古琴又有了重新認識,並促使多年不彈琴的琴家,紛紛重操七絃,有的不顧年老體弱,日以繼夜地刻苦鑽研,發掘打譜,使絕響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傳授琴藝,使古琴藝術後繼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瀋陽等音樂學院都先後設立古琴專業,不少地區成立了古琴會,古琴事業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65-1978年,中國琴壇再度蕭條,原準備出版的古琴唱片,也無法付梓。經過以查阜西先生為代表的琴人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終於有機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所與中國唱片總公司將1960年編創的古琴唱片,進行重新編輯,並準備分批陸續出版。
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貴的音樂遺產,因為這是古琴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蒐集的古琴精華,它包括了廣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諸城、梅庵、淮陽、嶺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高手,現已有廿位琴家先後作古,尚健在的兩位已是八十多歲的耄耋老人。因此這套唱片可稱為中國古琴音樂的稀世珍寶,不可再得。
這是一套CD,共8張,古琴界稱之為“老八張”。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領由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組織的古琴調查組,遍訪全國各地86位琴家琴人,蒐集、整理了大量琴學史料,並留下了大量極其珍貴、不可復得的琴曲絲絃錄音資料。這“老八張”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錄音並非盡善盡美,但對後學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無華的琴樂正是我們需要用心去聆聽的。學琴之人宜備。

老八張曲目

卷一
1、碣石調幽蘭《古逸叢書管平湖10'30
2、離騷《神奇秘譜》管平湖10'10
3、廣陵散《神奇秘譜》管平湖22'15
卷二
1、陽春《松弦館琴譜》吳景略6'58
2、墨子悲絲《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吳景略8'46
3、瀟湘水雲《五知齋琴譜》吳景略8'10
4、梧葉舞秋風《琴學入門》吳景略3'26
5、憶故人《今虞琴刊》吳景略6'56
6、秋塞吟《五知齋琴譜》吳景略6'54
7、漁樵問答《琴學入門》吳景略6'57
卷三
1、洞庭秋思《琴書大全》查阜西3'20
2、長門怨《梅庵琴譜》查阜西5'44
3、漁歌《自遠堂琴譜》查阜西16'08
4、梅花三弄《蕉庵琴譜》張子謙8'02
5、龍翔操《蕉庵琴譜》張子謙4'56
6、樵歌《蕉庵琴譜》劉少椿9'14
7、聽泉引《大還閣琴譜》詹澄秋1'30
卷四
1、流水《天聞閣琴譜》管平湖7'30
2、欸乃《天聞閣琴譜》管平湖12'30
3、胡笳十八拍《五知齋琴譜》管平湖19'48
卷五
1、高山《琴學入門》姚炳炎7'56
2、華胥引《神奇秘譜》姚炳炎2'07
3、酒狂《神奇秘譜》姚炳炎2'16
4、大胡笳《神奇秘譜》姚炳炎12'50
5、楚歌《神奇秘譜》姚炳炎4'08
6、良宵引《五知齋琴譜》溥雪齋2'10
7、鷗鷺忘機《自遠堂琴譜》溥雪齋4'06
8、梅花三弄《琴簫合譜》溥雪齋7'32
9、普庵咒《抄本琴譜》溥雪齋7'14
卷六
1、韋編三絕《抄本琴譜》樂瑛2'50
2、滄海龍吟《琴譜諧聲》樂瑛5'26
3、岳陽三醉《琴學入門》樂瑛8'52
4、列子御風《抄本琴譜》樂瑛6'50
5、鹿鳴《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46
6、伐檀《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2'24
7、歸去來辭《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4'10
8、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楊葆元7'25
9、靜觀吟《抄本琴譜》夏一峯3'14
10、秋江夜泊《梅庵琴譜》程午加3'08
卷七
1、搔首問天《五知齋琴譜》吳兆基9'40
2、漁歌《五知齋琴譜》吳兆基14'24
3、石上流泉《玉鶴軒琴譜》吳兆基4'10
4、憶故人《今虞琴刊》吳兆基7'52
5、流水《百瓶齋琴譜》顧梅羹7'15
6、搗衣《梅庵琴譜》徐立蓀5'24
卷八
1、烏夜啼《琴説》楊新倫6'42
2、平沙落雁《琴學叢書琴譜》沈草農4'26
3、搗衣《梅庵琴譜》龍琴舫6'36
4、高山流水《天聞閣琴譜》侯作吾7'56
5、佩蘭《春草堂琴譜》喻紹澤8'04
6、漁樵問答《琴學叢書琴譜》關仲航7'45
7、醉漁唱晚《李子昭傳譜》衞仲樂3'35
8、流水《琴學入門》衞仲樂5'42
老八張中的一些遺誤:
第三張中第六首“樵歌”應為劉少椿演奏,而不是劉景韶。
第七張中第三首“石上流泉”應為吳兆基演奏,而不是詹澄秋
另有人補充:
第五張中的第八首 “梅花三弄” 為吳景略演奏,不是溥雪齋
管平湖 "流水"少了開頭的一個音,龍音後來出的管平湖曲集補上了這個音。
第三張中的第一首“洞庭秋思”少了開頭的一個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