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習慣死亡

鎖定
《習慣死亡》是中國當代作家張賢亮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文學四季》1989年夏之卷。
《習慣死亡》在語言和展開方式上與作者的其他作品回異,具有新的文體特徵。小説通過主人公“我”的命運史,揭示被“左”傾政治運動所製造的冤假錯案推入超乎尋常的災厄的青年知識分子上進心的調喪與滄落,描寫了被災難腐蝕的主人公一方面同置他於死地的災難處於不兩立的關係中,一方面則沿着生命中自然本能的軌道下滑。性崇拜得以上升,性慾望的滿足成為行為的主線。小説無情地批判了極“左”,也無情地批判了人類屈從習慣而一步步向死亡滑落的重大弱點。 [2] 
作品名稱
習慣死亡
作    者
張賢亮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9年
字    數
183千字

習慣死亡內容簡介

主人公——“我”,作為一名中國作家出訪歐美期間,一會兒與老情人(中國演員)幽會,一會與會議接待女士戀愛,一會兒又在美國紐約狎妓,一會兒又跑到法國巴黎與時髦女郎調情……總之,在海外縱情聲色,雖然如此,“我”卻總忘不了自己在祖國的一段苦難的歷程和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於是幻演了一幕幕不同死亡(方式不同)的場面,從而表現了主人公對這段苦難歷程冷嘲熱諷地反思,完成了他對人生的醒悟。 [3]  《習慣死亡》通過標準的反芻式敍事,講述了一個在極左時代受過重創的知識分子,一個無數次死裏逃生的人,一個曾經以拾骨埋屍為日常工作的人,在新的時代,在功成名就之後,如何浪跡天涯,如何愛,如何欣賞美體驗美,如何幸福和快樂。遺憾的是,每一次愛與美的體驗和享受終究都不歡而散。 [4] 

習慣死亡人物介紹

“我”
主人公(即“我”)的生命歷程是以他和一個個女性的關係為界碑的。主人公的記憶是借一個個女性而鮮活起來的。主人公收集了一個個女性的背影,緬懷着一次次訣別。一直到最後,在主人公的自殺幻覺中,仍有一雙女性的手輕輕闔上了主人的眼皮。當幻覺散去,主人公作為小説的敍事者的意識清醒了時,仍然有他年輕時的老情人在陪他。而他閉上眼睛,就會“陡然看見她在月光下非常美麗和年輕”。 [5] 

習慣死亡作品鑑賞

習慣死亡主題思想

《習慣死亡》是一部率真任情的小説。不過作者抒發的絕不是衝突平和、温柔敦厚的閒逸之情,而是帶着強烈的針對性和逆反心理,宣泄着一種對極左政治和專制主義的否定情緒。作者在小説中表現了一個心靈遭受重創的知識分子複雜的精神世界和心態歷史,通過對主人公過去和現在不同情感的並列描寫,用人道人性的觀點觀照,從而達到對社會歷史主題進行形而上的思索和追問。和作者以往的《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一樣,這部小説的理性化理論化傾向和色彩都是十分濃重的。不管是理性的思索還是情緒記憶的描寫,作者用了一種貌似“輕浮”的形式與嚴肅深刻內容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書中大量的在對主人公性行為進行敍述後,緊接着就是對極左政治的運作給予尖刻的撻伐和冷嘲。
《習慣死亡》一書中雖有大量有關性的內容,但並沒有猥褻的描寫或渲染。因為作者的主旨並不在此。作者的目的在於由此溯源極左政治對入的生理本能、心理狀態的壓抑摧殘,來反抗當時社會習俗中不合人道的倫理道德關係。作者通過主人公傳達出對生與死的困惑,對人和自身存在的追問那樣一種痛苦的思索。 [7] 

習慣死亡藝術特色

《習慣死亡》的開篇在精短中藴含了較大的容量,意象鮮明,情感沛然,是有詩質的文字,格言、警句隨處可見,非常感人。全篇以歷史與現實作為經緯,獨具魅力,而文中支撐歷史與現實的,是個性鮮明的人物,幾平每一章每一節都由人物貫穿、連結,造成一個渾然的整體,是歷史,現實,也是意識。離開人物去平鋪直敍的作品,讀來是會有寂寞感的,這部作品的感人之處很大程度上是人物的鮮活。在作者筆下,有什麼都記不清了,獨獨記住了與自己做愛的女人,記住了人性;記住了“人”永恆的定義。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寥寥幾筆,便能力透紙背,讓人物栩栩如生。 [6] 

習慣死亡作品評價

《習慣死亡》有這樣的一個意義結構:性與政治、靈與肉、頹廢與信念、死亡與生存、個人與集體、飢餓與尊嚴、麻木與覺醒……整個小説都在這樣一個潛藏在文體暗處的意義結構之間半進半退,移東補西,左支右絀,艱難前行。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一部長篇小説擁有了自己語氣、內涵和形式。(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陳繼明評) [4] 

習慣死亡出版信息

《習慣死亡》首次發表於《文學四季》1989年夏之卷,1989年1月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習慣死亡》
1989年1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7-5306-0353-1
[8] 
《張賢亮愛情三部曲》
(其中收錄《習慣死亡》)
1992年11月
華藝出版社
7-80039-620-7
[9] 
《習慣死亡》
1994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0800-2(精裝)
7-5063-0799-5(平裝)
[10] 
《張賢亮小説精選》
(其中收錄《習慣死亡》)
1995年5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7-80605-171-6
[11] 
《張賢亮小説自選集》
(其中收錄《習慣死亡》)
1995年8月
灕江出版社
7-5407-1766-1
[12] 
《習慣死亡》
1998年3月
山東文藝出版社
經濟日報出版社
7-5329-1586-7
[13]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其中收錄《習慣死亡》)
2001年10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7-5387-1571-1
[14] 
《習慣死亡》
2002年9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2449-0
[15] 
《習慣死亡》
2009年4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4662-7
[16] 
《習慣死亡》
2012年8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245-5
[17] 
《習慣死亡》
2013年3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978-7-208-11208-7
[18]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其中收錄《習慣死亡》)
2013年7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978-7-221-10879-1
[19] 
《習慣死亡》
2014年3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0057-6
[20] 

習慣死亡作者簡介

張賢亮,祖籍江蘇盱眙,生於南京。中共黨員。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勞動改造長達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重新執筆。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河的子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青春期》,長篇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説中國》等。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説獎(1980年的《靈與肉》、1983年的《肖爾布拉克》、1984年的《綠化樹》),多次獲得省區級文學刊物獎,九部小説改編成電影電視(《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老人與狗》《河的子孫》等),作品被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 [1] 
參考資料
  • 1.    張賢亮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0-06]
  • 2.    寧夏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寧夏百科全書[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09:720.
  • 3.    盧家俊,廖玲著. 回眸[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09:296.
  • 4.    陳繼明. 長篇小説是用稻草救命的藝術 —— 從《習慣死亡》談起[J]. 廣州文藝, 2020, (1):155-160.
  • 5.    曾鎮南.幻覺中的心靈裸照——讀《習慣死亡》[J].作品與爭鳴,1991,(第1期):69-80.
  • 6.    田勇.歷史的墓碑——讀張賢亮新作《習慣死亡》[J].理論與創作,1992,(第5期):32-33.
  • 7.    吳夢話.《習慣死亡》:“輕浮”形式下的嚴肅內容[J].文學自由談,1993,(第3期):123-124.
  • 8.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9.    張賢亮愛情三部曲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0.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1.    張賢亮小説精選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2.    張賢亮小説自選集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3.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4.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5.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6.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7.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8.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19.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 20.    習慣死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