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牧馬人
- 外文名
- The Herdsman
- 類 型
- 劇情
- 出品公司
- 上海電影製片廠
- 製片地區
- 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
- 甘肅山丹、北京
- 導 演
- 謝晉
- 編 劇
- 李凖
- 製片人
- 畢立奎
- 主 演
-
朱時茂
叢珊 - 片 長
- 99 分鐘
- 上映時間
- 1982年
- 對白語言
- 漢語普通話
- 色 彩
- 彩色
- imdb編碼
- tt0084363
牧馬人劇情簡介
編輯
中國電影《牧馬人》精彩劇照集錦(18張)
當年,由於封建婚姻,許景由與妻子一直不和,後來丟下妻兒離家出走。在許景由走後的第四天,許靈均的母親就病故了。從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30年過去了,許景由為沒盡父責,深感內疚,他決心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遺產。這時,許靈均想起了賢惠能幹的妻子秀芝和活潑可愛的兒子清清。他們一家人是那麼的親熱、和睦,他不忍能離開妻兒去國外。夜晚,許景由向兒子傾吐思念之情,許靈均也向父親傾訴自己的坎坷經歷:
1957年,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是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温暖了他的心。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牧場的那些歲月。他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麪條。十年動亂中,郭𠷨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在他們之中,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氣和力量。
“文革”中,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𠷨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裏。秀芝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在牧民們的贊助下,他倆結成了患難夫妻。婚後,秀芝把他破舊的小屋收拾得煥然一新,並養起了雞、鴨、鴿,成了“海陸空”司令。不久後,他們有了兒子清清,這個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歡樂。粉碎“四人幫”後,許靈均錯劃的“右派”得到改正,他重新走上講台,把知識奉獻給牧場的後代。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在祁連山麓迴響,也在身處北京飯店的許靈均的心中迴響。他又想起離別的前夜,妻子的無限信賴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動萬分。他不能離開祖國,這裏有他的親情、他的愛、他的根。
牧馬人演職員表
編輯牧馬人演員表
牧馬人職員表
製作人 | 畢立奎 |
原著 | 張賢亮 |
導演 | 謝晉 |
副導演(助理) | 鮑芝芳 |
編劇 | 李凖 |
攝影 | 朱永德、張永正 |
配樂 | 黃準 |
剪輯 | 周鼎文 |
道具 | 徐國樑、孫永欣 |
美術設計 | 陳紹勉 |
造型設計 | 張安林、李永革 |
服裝設計 | 林福源、賀娟娣 |
視覺特效 | 陳繼章 |
燈光 | 周學銀 |
錄音 | 朱偉剛 |
佈景師 | 孫慶山 |
攝影顧問 | 許琦 |
編輯 | 李玲修 |
擬音 | 過敏 |
煙火 | 鬱雪忠 |
特技攝影 | 周浩斐 |
演奏 | 上影樂團 |
指揮 | 姚笛 |
牧馬人角色介紹
編輯-
-
許靈均演員 朱時茂
-
自小孤苦無依,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又早早病逝,長大後因出身問題被打成右派,下放敕勒川牧場,成了一個牧馬人。種種厄運的降臨為他的生活抹上了濃重的陰影。然而在雄渾、壯闊的草原上,在勞動人民質樸、純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靈魂又一次得到淨化重新尋到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
-
-
李秀芝演員 叢珊
-
許靈均的妻子。從四川逃荒來到敕勒川。她聰慧,愛勞動,平實質樸,稚氣可愛,凡事心裏有數,坦蕩,明事理,敢擔當,樂觀果敢。雖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與許靈均結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誠地信賴丈夫,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讓許靈均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
-
-
郭𠷨子演員 牛犇
-
善良耿直的牧民,説話詼諧而幽默。在許靈均最艱難的時刻,給他以温暖。“文革”中,他機智地保護許靈均躲避了造反派的批鬥,還熱心腸地為李秀芝和許靈均保媒,張羅二人的婚事。
-
-
-
許景由演員 劉瓊
-
美籍華人,大企業家。解放前夕,他拋妻棄子遠走異鄉。改革開放後,心懷內疚的他回到祖國,準備帶兒子去美國,並且打算按自己的價值觀重新教育靈均。
-
牧馬人音樂原聲
編輯類型 | 曲名 | 作曲 |
---|---|---|
插曲 | 《敇勒川》 |
牧馬人幕後花絮
編輯牧馬人獲獎記錄
編輯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
1983年 |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男配角 | 牛犇 | 獲獎 |
最佳女主角 | 叢珊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周鼎文 | 獲獎 | ||
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 最佳故事片 | 《牧馬人》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牛犇 | |||
1982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 《牧馬人》 |
牧馬人幕後製作
編輯創作主旨
謝晉1979年拍攝的《天雲山傳奇》曾引起廣泛爭議,因此,當他決定將《靈與肉》搬上銀幕時,很多人擔心他再拍“右派”題材會出問題。但謝晉認為《靈與肉》乍看是寫“右派”的傷痕文學,實則愛國主義才是作品的真正內涵。所以,他希望通過挖掘作品積極向上的因素,能給觀眾以振奮的力量,使大家看到藴藏在中華民族之中的強大的心靈美、性格美和境界美
[3]
。
角色塑造
因為朱時茂和從珊的個性及經歷與所飾人物相差較遠,且叢珊只是個十九歲的大學生,所以謝晉在指導他們的表演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二人被送到偏遠的牧區體驗生活了1個月,和牧民們同吃同住,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到騎馬放牧,逐漸抹去大城市生活的印跡
[10]
。朱時茂與年齡相差10歲的叢珊演夫妻,雙方開始有點不好意思,謝晉就給他倆佈置作業,在二十天裏做十個小品,表現許靈均與李秀芝從不相識到成為夫妻的過程。通過這樣的磨合,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也消除了演員之間的隔閡
[10]
。謝晉又讓叢珊向同組已經當媽媽的女演員取經,學會抱孩子逗孩子,學會做媽媽,學會勞動
[11]
。
謝還要求劇組的青年演員每天記創作札記或創作日記,介紹他們看趙丹、金山、於是之寫的關於表演的文章,學習如何挖掘潛台詞和內心獨白。為了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有幾個演員在上海呆了一個月都沒有時間出去逛逛街
[11]
。
牧馬人影片評價
編輯該片在藝術結構上頗見功力,精煉、簡潔,層次分明。編導對故事情節的具體安排,做到了剛柔相輔,濃淡相則。片中對事件的敍述循着人物的生活歷程,常於彎轉回旋處抒發人物深沉、含量蓄之情。片中許靈均的形象真實可信。電影的改編,就是好在圍繞着許靈均與周圍人的戲劇糾葛,能過一系列視而可見的對比的藝術手法,具體而形象地寫出了他熱愛祖國、熱愛鄉土的深情
[14]
。(《電影新作》原副主編邊善基評)
李準的改編使影片增色不少,北京的戲和牧場的戲巧妙地連接起來,前者的分寸感和後者的濃烈色彩使影片富於生活的魅力
[15]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鍾惦棐評)
該片是一部令人思索、帶有哲理性的作品。它以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頗具特色的藝術構思,譜寫了一曲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真切、內在、冷峻、深刻。該片不是一部情節戲,它的特點在於成功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的靈魂。影片在調動一切手段突出這個特點時,既內在、含蓄,又比較抒情、強烈,同時,悲喜結合,具有“笑中含淚”的藝術效果
[16]
。(《電影評介》評)
- 參考資料
-
- 1. 《牧馬人》劇情簡介 .海上電影網[引用日期2018-04-01]
- 2. 《牧馬人》字幕表 .海上電影網[引用日期2018-04-01]
- 3. 鮑芝芳 .探索和追求——影片《牧馬人》導演總結[J]電影,1982(6):27-42
- 4. 秦越.淺論電影《牧馬人》中的李秀芝形象——兼談李準電影劇本創作藝術[J]《名作欣賞》 , 2016 (15) :155-158
- 5. 《牧馬人》中“許靈均”形象 .搜狐[引用日期2018-08-08]
- 6. 闕政.《牧馬人》:價值觀開始打架[J]新民週刊,2018(19):20
- 7. 黃準.敇勒川(故事片《牧馬人》插曲)[J]《電影評介》 , 1982 (4) :41
- 8. 張賢亮曾言:我對《牧馬人》有着偏愛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01]
- 9. 《牧馬人》劇組三十年再聚首 曾創1.3億人觀影奇蹟(4)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08-07]
- 10. 朱時茂:《牧馬人》引發一場大討論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8-08-08]
- 11. 惠如.如何引導演員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謝晉談《牧馬人》的表、導演 [J]《電影評介》 , 1982 (5) :24-25
- 12. 《牧馬人》獲獎記錄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8-04-01]
- 13. 1982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18-05-16]
- 14. 邊善基.深入開掘 刻意求工——評影片《牧馬人》的改編和藝術特色[J]《電影新作》 , 1982 (4) :81-83
- 15. 孟繁華、張繼緬、楊鼎川、薜東和等編.新時期文學創作評論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6:341
- 16. 肖瑋.簡談《牧馬人》的藝術風格[J]電影評介,1982(2):2-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