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羽織

(日本服裝)

鎖定
羽織前身的部分是完全無法閉合的構造,前面用紐繫結也是其特徵。這個紐有的與羽織的布料縫合在一起,但通常使用稱作“乳”的小環狀布條或者金屬,專用的成組的紐(羽織紐)穿着使用。穿着的方法有古老的直接繫結法,但多用S字形的金屬介入其中固定。這個紐可以根據時間、場所、場合以及流行而替換。
1872年,天皇下詔"服制改革內勅"。規定大臣、參議、諸省長、次官除了朝儀以外,以羽織袴為便服,官員逐漸改穿洋服。 [1] 
在日本神前式婚禮中,新郎著黑/白底的紋付羽織袴,新娘則以白無垢搭配角隱出場。 [2] 
中文名
羽織
外文名
はおり
目    的
防寒、禮服
着用場合
成人式婚禮卒業式祭禮
布    料
羽二重、絽

羽織名詞釋義

水玉模様陣羽織 水玉模様陣羽織
羽織(はおり)是日本服裝的一種。作為防寒、禮服等目的,穿着在長着、小袖的上面。雖然從室町時代後期就開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開始被普遍穿着。

羽織起源構造

羽織起源

羽織手繪圖 羽織手繪圖
羽織的起源眾説紛紜,其出現之前的類似服裝有胴服、十徳等。
兒童羽織(此圖為套裝) 兒童羽織(此圖為套裝)
男性和羽織自織豐時代以來,戰國武將在戰場上為了防寒,在鎧甲外面套上陣織羽,因為其使用的便利性所以很快成為了日常裝。這個時候還沒有“羽織”這個名稱,而是被叫作“胴服”。
陣羽織 陣羽織
就服裝的順位而言,與覲見將軍時候使用直垂、大紋、素襖(すおう),以及作為士分制服的裃相比,羽織是較下等的階級的物品,作為平民服裝而存在。另一方面、在士分階級以外,“紋付羽織袴”則是僅次於“裃”的正裝。一般的人僅僅在祭典和cosplay的極少時候穿着“裃”、而“紋付羽織袴”則作為男性的正裝的習慣而在現代繼續保留着。

羽織十徳羽織

穿着在和服的長着外面,是外衣的一種。和羽織形狀相近,布料用絽,紐縫在布料上,腰的部分有折,有其獨特的剪裁。也稱作廣袖。
鎌倉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作為平常服裝使用,但是進入江戸時期,卻被定為僧侶、醫生、畫師、儒者、茶道堂主等的正裝。在便裝和服以及長袴的上面穿着。仍在町人系統的茶道活動中使用。
女性羽織 女性羽織
女性和羽織羽織本來是戰國時代軍裝,在江户時代,穿着它的女性越來越多,作為女性上衣專用的“打褂”而使用。
此外,所謂深川芸者,即江户中期開始,這個地區的女芸者因穿着羽織而成了名勝。隨着時代的發展,女性的羽織漸漸在花柳界中流行開來,而羽織作為一般的單衣使用則是明治時期之後了。
平民羽織 平民羽織
因為這樣的起源,作為“防寒”相似的作用而產生的服裝打掛,雖然也被作為結婚儀式女性的正裝使用,但是羽織仍然未被認定為女性的正式服裝(稍後介紹的黑紋付羽織除外)。

羽織發展

江户時代
在江户時代、純黑色的五紋“色無地”是平民間不是作為喪服,而是作為禮服使用,黒紋付羽織有很廣闊的使用土壤。
明治時代及以後
成人式上的羽織 成人式上的羽織
女性的羽織的長度隨着流行變化、明治時代—大正時代是到膝下的長羽織,昭和30年代則是流行僅遮住腰帶程度的短羽織。在這之後,由於和服自身作為日常裝越來越少被穿着,羽織漸漸也很少被製作了,由於近年的古典和服熱,羽織再度得到了人們的追捧。例如,2004年—2005年的熱潮則是長羽織。

羽織變化

黑紋付羽織
明治時代 - 昭和50年代,在已婚女性中廣泛使用的羽織。男性的紋付羽織只有純黑一種顏色,而女性的羽織則有純黑色和繪有花紋的繪羽織兩種,在背部中間有一個印染的“紋”。繪羽織中也有無“紋”的款式。不論怎樣的服裝,穿了羽織就是禮服,簡言之,羽織對於主婦來説是不可或缺的。黑色的繪羽織,直到昭和50年代仍是學校的入學式、畢業式中前來參加的母親的制服一般的存在,在這之後就衰退了,則是難得一見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