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拼音:gē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最古形體為《説文解字》中的小篆,古字形由𩰲(lì,冒熱氣的炊具)和羔(小羊)組成,“羹”的本義應是“以羊肉做成的帶汁的食品”,引申指各種肉類或蔬菜做成的帶汁的食品。中古以後,“羹”由帶汁食物引申為濃稠的湯。 [3-4] 
中文名
拼    音
gēng,láng
部    首
𦍌(羊) [5] 
五    筆
UGOD [2] 
倉    頡
TGFTK [2] 
鄭    碼
UCUG [2] 
筆    順
點、撇、橫、橫、豎、橫、點、點、點、點、點、撇、橫、橫、豎、橫、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3469) [1] 
平水韻
下平八庚(gēng) [6] 
異體字
羮、𢑌、𦢋、𦢹、𦎟、𩱁、𩱋、𩱧、𦣍
總筆畫
6+13
造字法
會意字
注音字母
ㄍㄥ,ㄌㄤˊ
統一碼
基本區 U+7FB9 [2]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或上中下結構
四角碼
8080₄
筆順編號
431121444411134
總筆畫數
6+13(部首+部首外)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羹”字,古文字字形作“𩱧”(圖1)。字形上部為“羔”,中部為鬲一類烹煮器,表示烹煮鬲之類容器中的羊羔,從羊羹、肉羹的角度來表意。關於中間像鬲的部分,左右兩個“弓”像水汽上騰的樣子(一説是容器器壁的象形)。大約在稍晚一些時候,“羹”字中間的“鬲”被“美”替代(圖2),表示味道鮮美。據考證,“美”有可能是由“鬲”訛變而來的。再後來左右兩個後來被寫作“弓”形的曲筆被去掉了,如圖3。兩旁的“弓”形被簡省掉之後就變成現代所寫的“羹”形了。 [3]  [4] 
“羹”的本義應是指“以肉類做成的一種帶汁的食品”。所謂帶汁的肉並不同於現代的湯,只是燒肉帶有少量的汁而已。“羹”這種食物有肉,但不一定僅是羊,而是用羊代表各種牲畜;“羔”所表示的小羊肉是羊肉中最為鮮嫩可口的,以此代表美味食品,説明在古代羹也是可口的食物之一。
其後,古人將用水果或蔬菜等做成的一種帶汁的食品也叫“羹”,不一定僅指肉菜類的煮食。即使沒有肉,也自有另一番美味。明代楊慎《古今諺》雲:“屠者食藿羹,造車者多步行。”可知用藿草煮的羹沒有肉,是素食。還有蓮子羹、銀耳羹,皆為用蓮子、銀耳煮成的帶汁的素食美味小吃。也有無湯的,如:栗子羹、雞蛋羹,都是固體食品,與“羹”字的本義距離較遠了。 [3]  [1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例詞
gēng
名詞
用肉類或菜蔬等製成的帶濃汁的食物。
《詩經·商頌·烈祖》:“亦有和羹。”
十五從軍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湯;肉羹;閉門羹
動詞
烹煮。
《史記·貨殖列傳》:“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

láng
-
【不羹】春秋楚地。有二:東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南。
《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陸德明釋文:“羹,舊音郎。”《漢書·地理志》作更字。”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䰜部】古行切(gēng)
(𩱧)五味盉羹也。從𩰲從羔。《詩》曰:“亦有和𩱧。”
𩱋,𩱧或省。
𢑌,或從美䰜省。
羹,小篆。從羔,從美。 [9] 

説文解字注

“(𩱧)五味盉𩱧也。”皿部曰:“盉,調味也”,內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㞕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醯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於鉶謂之鉶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
“從𩰲,從羔。”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亦有和𩱧。’”《商頌》文。鍇本𩱧作羹。
“𢑌,或從美䰜省。”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
“羹,小篆從羔,從美。”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籀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上部之例。 [10]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部】 羹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並音庚。《説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從羔從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注: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説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注: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雲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郎。《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郎。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為郎,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為韻。近世獨以為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説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從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羹”字書寫演示 “羹”字書寫演示
“羔”扁“美”長,寬度相當。“羔”居上半格;豎在豎中線;四點上合下開。“美”,主體居下半格;“丷”在橫中線部位;“王”的首筆橫在橫中線下側,豎在豎中線;“大”,橫筆與上面四點寬度相當,撇、捺相接於豎中線,收筆持平。 [12]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清
古行切
kɐ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一唐
開口呼
次濁
盧當切
lɑŋ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清
居行切
kɪaŋ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濁
何庚切
ɣɪaŋ
禮部韻略

平聲





古衡切

增韻

平聲





古衡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庚青



全清

kiəŋ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清
古衡切
kə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十五登等凳德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3]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ăŋ
先秦
王力系統
k
e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ă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r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rang
東漢





reng


r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r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r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re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k
ɐŋ
隋唐
王力系統

k
ɐ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k
ɐ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
ɐng
隋唐
陳新雄系統
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ə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ə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ə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ə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ə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kə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ən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k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kən
44
陰平
文讀
吳語
蘇州
kaŋ
44
陰平
白讀
吳語
温州
kiɛ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k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kæ̃
55
陰平
文讀
湘語
雙峯
kɒŋ
55
陰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kiɛn
42
陰平
文讀
贛語
南昌
kaŋ
42
陰平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kaŋ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ɐŋ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ɐŋ
33
陰平
文讀
粵語
陽江
kaŋ
33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ɪŋ
55
陰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ĩ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kẽ
33
陰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e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kaŋ
54
平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6-18]
  • 2.      .漢典[引用日期2021-06-18]
  • 3.    陳文波著.漢字的味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08:76-78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16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08-109
  • 6.    平水韻 八庚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8-08]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446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346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416
  • 10.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1 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303-304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18-919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09
  • 13.    羹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12]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43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77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