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不帝秦

鎖定
義不帝秦(拼音:yì bùù dì qí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 [1] 
義不帝秦(義:道義)指道義所在,絕不尊秦為帝。比喻不向武力低頭。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5] 
中文名
義不帝秦
拼    音
Yì bù dì qín
出    處
《戰國策·趙策三》
注音字母
ㄧˋ ㄅㄨˋㄉㄧˋ ㄑㄧㄣˊ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義不帝秦成語出處

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 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 !’”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義不帝秦”。 [1] 

義不帝秦成語典故

秦趙邯鄲之戰時,魏王不敢救助趙國,而是先派辛垣衍通過平原君趙勝見趙王,勸趙王尊奉秦王為帝,但平原君對此建議不以為然,因此猶豫不決。 [2]  [3] 
這時齊國高士魯仲連,正被困在城中,就求見平原君,詢問國家大事,並願意和這位辛垣衍將軍見面,當下平原君引見。魯仲連引今證古,痛陳尊奉秦王為帝之害。接着又舉出齊湣王稱帝不成,逃亡出國的事例對辛垣衍説:“齊湣王到魯國,魯國官員願以肥牛十頭供奉齊王,但齊王的侍從大聲叱罵:‘這十頭肥牛算得了什麼供品?我大王是天子,按天子出巡的禮節,所到諸侯國家,諸侯必須讓出自己的宮室,並須將國庫所有鑰匙,都呈交上來,任天子索取。 [2]  [3] 
諸侯要捲起袍服,捧着几案,伺候天子用膳。而你國竟用十頭肥牛做供品,簡直是混賬!’魯國官員聽了,趕快關上城門,拒絕齊湣王入城。齊王無奈,又轉往鄒國。這時鄒君已死,齊王欲弔喪,侍從通知鄒國嗣君:‘天子下吊,主人要背向靈柩,靈位方向也要移為北向,這樣才可使天子南面而吊。’鄒國臣子説:‘如果要我們這樣做,寧願仗劍自殺,也不受辱。’拒絕了齊王弔喪,不許他入城。你想鄒、魯兩小國都如此,而魏是大國,竟欲尊秦為帝,豈非連鄒、魯的奴僕婢妾都不如了嗎?”辛垣衍羞慚而退。 [2]  [3] 
魯仲連又對平原君説:“秦國是不講信義、崇尚武力的國家,用欺騙手段差遣士卒,像對待俘虜一樣地奴役人民,如秦王稱帝,統治了天下,執掌生殺予奪大權,那我寧願跳到東海自殺,也不做秦國順民。” [2]  [3] 
平原君大悟,這時,魏國公子信陵君奪得晉鄙兵權,大敗秦軍,趙國解圍。平原君要封魯仲連官職,但魯仲連堅決不受,飄然而去。 [2]  [3] 

義不帝秦成語寓意

魯仲連預言秦王一旦稱帝,會像對待奴隸一樣驅使他的臣民,那還不如跳海而死。魯仲連堅持正義,力主抗秦,反對投降,並且與魏國派到趙國的使臣展開一場激烈的論爭,説服魏使臣放棄降秦的主張,恰逢魏援軍趕到,從而解了邯鄲之圍。 [3]  [4] 
數千年來,“義”字作為中華民族最高的道德標準,懸掛在軒轅民族的門額上。無數仁人志士,以自己的高德大義詮釋着“義”字的內涵。立德,忠勇,無畏,成為中華國魂。國魂不滅,中華民族就會長盛不衰;國魂不滅,民族精神就會薪火相傳。 [3]  [4] 

義不帝秦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義不帝秦”指道義所在,絕不尊秦為帝。比喻不向武力低頭。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5] 
  • 運用示例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宋紀》:“三軍之士,不戰而氣已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虛名,惜夫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 [6] 
陳毅《含羞草》詩:“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魯連不帝秦,田橫刎頸死。” [5] 
參考資料
  • 1.    林之滿,於永玉主編.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6:1558-1559
  • 2.    巴城主編.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珍藏本 超值白金版[M]. 北京:華文出版社, 2010.03:57-58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1022-1023
  • 4.    (西漢)司馬遷原著;王昊,王建明. 史記 列傳三 窮達以時 青少年版[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2.03:31-33
  • 5.    義不帝秦  .邯鄲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2-16]
  • 6.    湯克勤. 中華詩文鑑賞典叢 古文鑑賞辭典 第2版[M]. 武漢:崇文書局, 2020.0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