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羣(拼音:qú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春秋金文,形聲字,從羊,君聲。羣本義指牲畜聚合一處,泛指同類相聚,引申表示眾多、集體的意思。也用作量詞,用於成羣的人或動物等。 [2] 
中文名
拼    音
qún
部    首
五    筆
VTKD [4] 
倉    頡
SRTQ [4] 
鄭    碼
XMAU [4] 
筆    順
橫折、橫、橫、撇、豎、橫折、橫、點、撇、橫、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3035) [1] 
平水韻
上平十二文 [5] 
注音字母
ㄑㄩㄣˊ
總筆畫
6+7
四角號碼
1865₁
異體字
*羣、䭽、𠹩、𡲻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7FA4 [4]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羣字始見於春秋,早期多作上下結構,上部是“君”字,本義是國君,於此作為不表義的聲旁,羣與君併為牙音、文部;下部是“羊”,羊喜歡集羣,所以“羣”用“”作形符。戰國時,此種結構為主流結構,非主流結構或省略構件口(圖7-9),或形旁羊易作圖10等。《説文解字》小篆(圖11)傳承前代主流結構,隸變後楷書作“羣”,同時出現左右結構的“羣”。現代整理漢字時,以“羣”為正體,把“羣”作為異體淘汰。
在漢字的造字意圖與實際字義之間往往並不能畫上等號,“羣”字也是這樣。縱觀出土文獻及傳世文獻中的“羣”字,並無專指“羊羣”的用法。《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羣在此是形容羊多。再如《周易·繫辭上》:“物以羣分。”這裏的“羣”泛指同一類的事物。所以“羣”字所指,只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成羣的人自然有眾多的數量,所以人類也有“羣眾”的稱呼。 [2]  [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crowd;group
《詩經·小雅·吉日》:“或羣或友。”
《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
《禮記·曲禮下》:“大夫不掩羣。”
人羣;羊羣;建築羣;成羣結隊;
種類

《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逸周書·周祝》:“用其則,必有羣。”

指同類的人或物
herd;
group;
flock
屈原《九章·悲回風》:“鳥獸鳴以號羣兮,萆苴比而不芳。”
張衡《西京賦》:“都邑遊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氣,結黨連羣。”

朋輩;親族
friend
《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
《禮記·三年問》:“因以飾羣,別親疏貴賤之節。”

集團; 社會集體

梁啓超《新史學》:“人類進化雲者,一羣之進也,非一人之進也。”

地質學名詞。最大的地方性地層單位。範圍不定,通常相當於一個統或一個系


(Qún)姓氏用字。



形容詞
成羣的;眾多的
in crowds;
in flocks;
in groups
左思《詠史》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羣書。”
羣島;羣峯;羣集;羣魔亂舞;博覽羣書
動詞
聯合;會合
assemble;
gather together
《論語·衞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荀子·非十二子》:“壹統類而羣天下之英傑。”

量詞
用於成羣的人或物
herd;
group;
flock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長戟百萬,胡騎千羣。”
《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羣人都送出來。”

[7-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羊部】渠雲切(qún)
羣,輩也。從羊君聲。
【註釋】徐鉉等注:羊性好羣,故從羊。 [9] 

説文解字注

“羣,輩也”注:若軍發車百兩為輩,此就字之從車言也。朋也,類也,此輩之通訓也。《小雅》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犬部曰:羊為羣,犬為獨。引伸為凡類聚之偁。
“從羊,君聲”注:渠雲切,十三部。《五經文字》曰:俗作羣。 [10] 

廣韻

渠雲切,平文羣 ‖君聲文2部(qún)
羣,羣隊也。《説文》:“輩也。”亦作羣。渠雲切。五。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部】 羣;部外筆畫:7
《廣韻》《韻會》《正韻》渠雲切。《集韻》:衢雲切,並音帬。《説文》:輩也。《玉篇》:朋也。《廣韻》:隊也。《易·繫辭》:物以羣分。疏:羣黨,共在一處。《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注:羣謂同門,友也。
又《詩·小雅》:或羣或友。傳:獸三為羣。《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羣謂禽獸共聚也。
又《詩·秦風》:俴駟孔羣。鄭箋:孔羣,言和調也。
又緹羣,山名。《後漢·五行志》:出吳門,望緹羣。
又羣羣。李嘉祐詩:荻花寒漫漫,鷗鳥暮羣羣。
又《韻補》:葉逵員切。楊方《合歡詩》:不見佳人來,但見飛鳥還。飛鳥亦何樂,夕宿自作羣。 [12] 
【未集中】【羊部】 羣;部外筆畫:7
《五經文字》羣,俗作羣。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羣”字書寫演示圖 “羣”字書寫演示圖
【規範提示】左上的“尹”中橫兩端出頭。
【寫法】“君”“羊”寬度大致相當,頂部“君”氐,底部“羊”低。“君”,“尹”的上部在左上格的豎段在豎中線,第二筆橫兩端出頭,第三筆橫在橫中線;“口”略小,左豎與撇相接,㇕(橫折)的豎段在豎中線。“羊”,三橫長短不一中橫最短在橫中線,下橫最長,起筆於豎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wən

王力系統
g
ǐwən

董同龢系統
ɡʰ
juə̆n

周法高系統
ɡ
jwən

李方桂系統
gw
jiən

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wen

北魏後期北齊
文欣

jwen

齊梁陳北周隋

jw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uən

擬音/王力系統

ǐuən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uən

擬音/周法高系統

ɡ
iuən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uən
原注:不規則,當作gjwĕn,但是《廣韻》、《切韻》諄韻及真韻合口無羣母字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uən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全濁
渠雲切
ɡʰjuə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全濁
衢雲切
ɡiuən
禮部韻略


平聲





渠雲切

增韻
羣、羣


平聲





渠雲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真文



次清

kʼi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渠雲切

洪武正韻
羣、羣

平聲
八真


全濁
渠雲切
g‘yə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八賓稟嬪畢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y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yẽ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yẽ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y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y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y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y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ɕʰy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ʑy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ʑyoŋ
3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dʑyoŋ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tɕy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ua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ɕʰy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kʰiu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kʰuɐ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kʰuɐ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un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u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uŋ
52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ku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œy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2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20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1.11:28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十二文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28]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483-48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82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340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10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3-28]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11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16
  • 13.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8]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