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盜

(罪名,中國古代共同犯罪之一種)

鎖定
羣盜,罪名,中國古代共同犯罪之一種。 [1] 秦朝法律中,五人以上共同犯罪為從重懲罰的一條界限。 [2] 
中文名
羣盜
性    質
罪名

目錄

羣盜釋義

羣盜,刑法名,意思是結夥為盜。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其為羣盜,令贖鬼薪鋈足。”
晉書·刑法志》引張裴曰:“三人謂之羣,取非其物謂之盜。”
秦律規定,五人以上共同犯罪為從重懲罰的一條界限,《法律答問》:“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又黥以為城旦;不盈五人,盜過六百六十錢,黥劓以為城旦。”
封建統治者又常以羣盜污衊起義農民,《史記·黥布列傳》:“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羣盜。” [2] 

羣盜出處

睡虎地秦墓竹簡》《晉書·刑法志》《史記·黥布列傳》 [2] 
參考資料
  • 1.    羣盜  .知網百科[引用日期2022-09-15]
  • 2.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3月:第30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