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

鎖定
植物是灌木,具針刺;單葉叢生,無托葉;花常退化為單
性,總狀花序或單花,花瓣4-5,小或鱗片狀;果實為漿果。
中文名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虎耳草目
茶藨子科
醋栗屬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米;小枝灰褐色,皮稍縱向條裂,嫩枝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被短柔毛,老時毛脱落,在葉下部的節上常具1對小刺,節間無刺或小枝上散生少數細刺;芽卵圓形,長3-4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尖,具數枚褐色鱗片,外面幼時具短柔毛。葉寬卵圓形,長、寬各為 (1) 1.5-3釐米,基部近截形至淺心臟形,上面暗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具短柔毛,老時毛較稀疏,掌狀3裂,有時5裂,邊緣具粗鋭或微鈍單鋸齒,或混生重鋸齒;葉柄長 (0.5) 1-2釐米,具短柔毛或混生稀疏短腺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形成總狀花序;雄花序長5-7釐米,具8-20朵疏鬆排列的花;雌花序短,長2-3釐米,具8至10餘朵密集排列的花;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常疏生短腺毛,老時均逐漸脱落;花梗長2-4毫米;苞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3-4毫米,先端稍鈍或微尖,邊緣有稀疏短柔毛或短腺毛,具單脈;花萼淺綠黃色至淺紅褐色,無毛或近無毛,萼筒碟形,長1.5-2毫米,寬大於長;萼片寬卵圓形,長1.5-2毫米,長於花瓣,先端稍鈍;花瓣很小,鱗片狀,長約1-1.5毫米;雄蕊長於花瓣,花葯白色,雌花中雄蕊敗育;子房近球形,無毛,雄花中無子房;花柱先端2裂。果實球形,直徑5-8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800米的多石礫山坡、溝谷、黃土丘陵或陽坡灌叢中。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分佈範圍

分佈在中國內蒙古(東部、南部)、北京(懷柔)、河北(淶水、康保)、山西 (臨縣、隰縣)、陝西(西北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寧夏(銀川)、甘肅(東部、西南部)、青海(門源、大通、互助)等省區。蒙古(東北部)、西伯利亞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中國和蒙古交界處。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主要價值

此種為中生性灌木,常為山地灌叢中的伴生植物,在庭園中栽培供觀賞。果實可供食用,木材可製作手杖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