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勞工聯合會

鎖定
美國勞工聯合會,簡稱“勞聯”,是美國熟練工人的行業工會聯合組織,成立於1886年。產聯,全稱“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是美國按產業原則建立的工會組織,1935年它從勞聯內部分裂出來,由半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產階級懾於工會力量的壯大,在杜魯門執政時開始加強對工會組織的管制,促使美國有組織的工人認識到自身團結和統一的必要性。1950年7月,勞聯和產聯開始談判合併問題。1955年12月5日,召開了第一次勞聯和產聯大會,宣佈成立“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即“勞聯-產聯”),正式實現合併。喬治-米尼當選為“勞聯-產聯”主席。 [1] 
中文名
美國勞工聯合會
成立時間
1886年
全    稱
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
啓    示
自身團結和統一的必要性
創始人
W.西爾維斯
所在國家
美國

目錄

美國勞工聯合會背景

1866年,第一個全國性的工會聯合會──“全國勞工同盟”在巴爾的摩成立。W·西爾維斯是其創始人。全盛時擁有60多萬會員。包括激進的和改良的組織,與第一國際建立了聯繫。1872年衰亡。

美國勞工聯合會成立

美國勞工聯合會 美國勞工聯合會
1869年,U.S.史蒂文斯在費城創立勞動騎士團。1878年前該組織處於秘密狀態,後公開活動。是美國工人階級所創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擁有70餘萬會員。後來由於T.V.鮑德利領導集團的階級合作政策,80年代末便急劇衰落。美國勞工聯合會(簡稱“勞聯”)起而代之。
其前身是美國與加拿大有組織的行業工會與勞工聯合會。該組織於1881年11月在匹茲堡成立。主要創始人是S.岡珀斯。1886年,發動了“五一”全國總罷工,是年底改組為“勞聯”。岡珀斯任主席。19世紀90年代末,“勞聯”推行“岡珀斯主義”,即“勞資合作”、“非常派政治”和“行業工團主義”。1866~1900年間,會員從13萬多人激增至近55萬人,到1955年與“產聯”合併時,擁有會員約1090萬人。

美國勞工聯合會發展

19世紀後期,鐵路系統出現了5個極端保守的、獨立的行業工會,通稱為“鐵路兄弟會”,又稱“五大金剛”,即:機車司機兄弟會、鐵路列車長公會、機車司爐兄弟會、鐵路乘務員兄弟會、轉轍工人共濟會。1893年,總計會員約10萬人。這些工會一直存在迄今。1969年,後4個工會合併為“聯合運輸工會”(屬“勞聯-產聯”)。
19世紀末,在煤礦、採礦和鐵路等部門中出現第一批產業工會,與“勞聯”等行業工會相抗衡,其中進步力量相當強大。1905年在芝加哥誕生世界產業工人同盟。其締造者是當時的三大左翼領袖W.D.海伍德、E.V.德布斯和D.德萊昂。1908年開始演變成純粹工團主義組織。20世紀20年代末解體,部分成員加入美國共產黨。1920年,W.Z.福斯特在芝加哥建立工會教育同盟,有數十萬勞聯會員支持或參加,美國共產黨予以積極的支持和領導。1929年改組為“工會統一同盟”,成為獨立的進步工會中心。1935年,為了工會的統一,宣佈解散,所屬工會併入勞聯。
20世紀30年代中期,勞工左翼和勞聯領導上層的中間派聯合發動的產業工會組織運動,促進了產業工會聯合會(簡稱“產聯”)的誕生,1935年10月在勞聯的代表大會上,聯合礦工工會主席、中間派J.L.劉易斯等提出在基本工業中組織產業工會的主張,遭到格林右翼領導集團的反對。於是支持這一主張的10個工會,便組成“產業組織委員會”(“產聯”的前身),擁有會員約100萬人,不久該委員會被“勞聯”開除。1938年,改組為“產聯”,劉易斯任主席。成為第2個工會中心。它是產業性的工會聯合會,創始之初起過積極作用,在中左聯盟的領導下,把基礎工業的大批工人組織起來。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P.默裏和W.魯瑟右翼領導集團卻拋棄以前的進步方針,排斥左翼力量。
1955年2月,“產聯”與“勞聯”在紐約召開合併大會,定名為“勞聯-產聯”,擁有140多個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工會,約有會員1600萬人(佔工會會員總數的85~90%,佔工人總數的34%)。選出G.米尼為主席和魯瑟等27名副主席。合併後領導集團繼續推行勞聯的階級合作路線,迄今仍為最大的工會聯合會。機關刊物為《勞聯-產聯新聞》和《聯合主義者》。1979年,J.L.柯克蘭任主席。
1968年,退出“勞聯-產聯”的聯合汽車工人工會和貨車司機工會發起成立“勞工行動同盟”,魯瑟任主席。擁有會員365萬人。
本世紀70年代末,美國共有工會185個,其中120個隸屬於“勞聯-產聯”,其餘為獨立工會。總計會員約2000萬人,佔工人總數的20%左右。

美國勞工聯合會政黨

1870年,全國勞工聯盟創立第 1個全國性的勞工黨──勞工改革黨,提出金融改革綱領。1872年瓦解。1878年,一些工會領導人與農民組織聯盟,建立“全國綠背-勞工黨”,贊同綠背紙幣黨人的綱領,得到勞動騎士團的支持。80年代初解體。
1876年成立“社會勞工黨”,從而形成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19世紀末衰落。1901年,“美國社會黨”代之而起。1919年遽衰。同年,“美國共產主義勞工黨”和“美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兩黨合併,稱“美國共產黨”。
1919年,各地方的勞工黨在芝加哥成立“全國勞工黨”。翌年,改組為農工黨。同年競選總統失利後迅速瓦解,僅有明尼蘇達州的農工黨存在較久(1918~1944),它是美國曆史上有成效的地方性的第3黨。

美國勞工聯合會影響

1881年成立的美國勞工聯合會是一個影響較大的勞工團體。它是一個按照行業組織起來的技術工人的各個工會的鬆散聯盟。由於第一任主席繆爾·岡珀斯非凡的組織才能和長達40年之久的領導,勞聯吸收了許多會員。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勞聯已經擁有數百萬會員。勞工們迫切希望早日加入中產階級行列,在現行制度下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這便是“勞聯”的基本路線。
參考資料
  • 1.    美國社會文化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