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羌在漢藏之間

(王明珂創作人類學著作)

鎖定
羌在漢藏之間,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誌
羌族聚居於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的高山深谷中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縣、理縣、松潘和地屬綿陽的北川等地。 [1]  本書通過對這些地區社會、歷史與文化的長時段調查和多層次探討,展現了華夏西部族羣邊界的變遷,以及中華民族融合的過程。
這是一本凝集了作者十幾年田野考察經驗的傾情力作,是對羌民幾千年生存繁衍狀態的一次深刻解讀。
書    名
羌在漢藏之間
作    者
王明珂
類    別
圖書 >> 歷史 >> 民族史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8年5月1日
頁    數
339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01061673
字 數
400000
版 次
1
印刷時間
2008/05/01
紙 張
膠版紙

羌在漢藏之間編輯推薦

王明珂,台灣學者,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在這本著作中,王明珂教授以一個古老的華夏邊緣—— 羌族——説明華夏的成長曆程,以及推動此成長曆程的社會與文化微觀過程;這是以具體研究來説明華夏與華夏邊緣的本質及其歷史變遷。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於台灣。1979、1983年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豐要從事於中國民族史、族羣認同、歷史與社會記憶、遊牧社會及其歷史研究。近十年來從事羌族社會文化、歷史記憶與族羣現象的田野調查研究。

羌在漢藏之間圖書目錄

序(李亦園)
前言
文本與田野説明

羌在漢藏之間社會篇

導言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人羣
一、 各行政區簡介
二、 語言、體質外貌與文化表徵:誰是羌族?
第二章 村寨與城鎮生活
一、 村寨聚落
二、 村寨中的經濟生活
三、 城鎮、街市與鄉上
四、 鄰近城鎮:松潘、馬爾康、灌縣與成都
第三章 族羣認同與區分
一、 婚姻與家庭
二、 家族
三、 村寨與其守護神
四、 “羊腦殼”與“牛腦殼”
五、 “爾瑪”、“漢人”與“蠻子”
六、 “爾瑪”與羌族
七、 “一截罵一截”的族羣體系
第四章 結構下的情感與行為
一、 村寨生活中的“我族”與“他族”
二、 村寨中的鄰人與女人
三、 社會規範、污穢與代罪羔羊
四、 岷江上游村寨中的毒藥貓
五、 女性與貓:區分的破壞者
六、 “內部毒藥貓”與“外在毒藥貓”
七、 無毒不成寨
八、 經驗、歷史與神話
九、 “現在毒藥貓少多了”

羌在漢藏之間歷史篇

導言
第五章 羌族史:典範與解構典範
一、 典範的羌族史
二、 近代國族主義下之民族與中華民族
三、 典範羌族史的形成過程
第六章 羌族史的再建構:華夏邊緣觀點
一、 商至漢代華夏之羌人概念變遷
二、 華夏邊緣羌人地帶之形成:東漢晚期至魏晉
三、 羌人帶的萎縮:漢化、番化與夷化
四、 羌人帶上最後的“羌人”
五、 民國時期民族調查者所發現的羌民
六、 華夏邊緣的本質及其變遷
第七章 本土根基歷史:弟兄祖先故事
一、 根基歷史
二、 村寨中的弟兄祖先故事
三、 根基歷史的內在結構
四、 “弟兄祖先故事”中的歷史心性
第八章 羌族認同與英雄祖先歷史
一、 20世紀上半葉羌族認同的萌芽
二、 老實的蠻子:周倉與孟獲的子民
三、 漢族的拯救者:李冰與樊梨花的後代
四、 古老的華夏:大禹子孫
五、 過去很強大後來被打敗的羌族
六、 流傳羌族中的兩種神話傳説
七、 羌族認同及其本土歷史記憶

羌在漢藏之間文化篇

導言
第九章 古羌人文化:事實、敍事與展演
一、 社會記憶中的古羌人文化
二、 古華夏對羌文化的描述
三、 文化誇耀與模仿:北川羌人的例子
四、 近代羌文化探索與書寫
五、 近代羌民文化探索:宗教信仰
六、 在差異體系中尋找相似
七、 異文化書寫中的華夏邊緣建構與再建構
第十章 當代羌族認同下的文化再造
一、 羌族本土文化建構的背景
二、 羌族文化再造:語言、文字
三、 羌歷年與鍋莊舞
四、 羌族婦女服飾
五、 飲食文化:北川的例子
六、 天神、白石信仰、端公與祭山會
七、 文化展演

羌在漢藏之間結語

一、 華夏邊緣的歷史與“歷史”
二、 另類“歷史”
三、 歷史與“歷史”下的近代產物
四、 華夏邊緣的省思:人類生態觀點
五、 近代華夏邊緣再造:由“蠻夷”到“少數民族”
六、 中國民族的再思考
參考書目
謝詞
追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