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意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 中文名
- 羅馬假日
- 外文名
- Roman Holiday
- 其他譯名
-
金枝玉葉
羅馬假期 - 類 型
- 劇情、喜劇、愛情
- 製片地區
- 美國
- 拍攝地點
- 美國、意大利
- 導 演
- 威廉·惠勒
- 編 劇
-
伊安·麥克萊倫·亨特
約翰·戴頓
- 編 劇
- 達爾頓·特朗勃
- 主 演
-
奧黛麗·赫本
格里高利·派克 - 片 長
- 118 min,117 min (剪切版)
- 上映時間
- 1953年9月2日
- 對白語言
- 英語、意大利語、德語
- 色 彩
- 黑白
- 電影分級
- USA:Approved
- imdb編碼
- tt0046250
- 主要獎項
-
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編劇
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羅馬假日劇情簡介
編輯
彩色修復版劇照(4張)
與此同時,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裏恰好經過這裏,喬剛剛從朋友那裏打牌歸來,以為這是一個在狂歡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輛出租車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別沉,怎麼也叫不醒,無奈之下,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所,並對她睡自己的牀感到不滿,於是將安妮公主放到了沙發上。第二天,報紙上的特別公告使喬意識到他帶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於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寫一篇關於公主內幕的獨家報道。公主醒後發現了陌生的喬,喬連忙解釋,公主才安心了。她向喬借了一些錢,然後告別了他,又到羅馬大街上閒逛了。
喬趕忙給他的攝影師朋友歐文打電話,讓他準備好。同時自己跟蹤公主,在西班牙廣場上佯裝和她偶遇,便自告奮勇地要為公主做導遊,騎着摩托車帶着她遊覽羅馬城,同時,歐文也駕駛着小汽車跟在他們後面,拍下了許多珍貴的鏡頭。然而這一切,公主渾然不覺。公主的失蹤引起了官員和侍從們的驚慌,國王秘密派出了許多便衣四處尋找公主的下落。便衣在喬領着公主來到水上舞廳參加舞會時發現他們了,他們請公主和他們回去,而公主堅決不肯,便衣們要強行綁架她回去,喬和歐文同他們廝打起來,而任性調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開心。趁着混亂,喬帶着公主逃之夭夭,而那些便衣們卻被當地警察抓走了。一天過去了,公主終於要回宮了,可此時她和喬發現彼此間擦出了愛的火花,墜入了情網。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兩人只能依依惜別。喬的朋友歐文在和公主握手後決心拋棄功成名就之良機,將照片送予公主留念。最後,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説了聲再見
[2]
……
羅馬假日演職員表
編輯羅馬假日演員表
羅馬假日職員表
製作人 |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Robert Wyler |
導演 |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
副導演(助理) | Herbert Coleman、Bernard Vorhaus |
編劇 | 達爾頓·特朗勃Dalton Trumbo、Ian McLellan Hunter、John Dighton |
攝影 | Henri Alekan;Franz Planer |
配樂 | Georges Auric |
剪輯 | Robert Swink |
配音導演 | 肖南 |
美術設計 | Hal Pereira;Walter H. Tyler |
服裝設計 | 伊迪絲·海德Edith Head |
羅馬假日角色介紹
編輯-
-
Princess Ann演員 奧黛麗·赫本
-
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巧遇了一位美國記者喬伊,上演了一段羅馬假日,在這短短的一天周遊裏,兩個人逐漸墜入愛河,快樂的時光過去,兩人還是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軌跡。她知道雙方的關係是不可能持續的,她有自己的義務,為此她放棄了愛情。
-
-
-
Joe Bradley演員 格里高利·派克
-
美聯社駐羅馬的記者,工作並不順利,經濟上也困難。但刻板的上司只關心惹眼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遭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他的絕好機會,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將之前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説了再見。短短24小時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恆的愛情。
-
羅馬假日音樂原聲
編輯1. Roam | 7. It Comes In Time - Flight Of Mavis |
2. Everywhere She Goes - Daylights | 8. Life Is Good |
3. There You Are - Carolyn Arends | 9. If Tonight |
4. No Reason | 10. Sinner Or Saint - Crashpalace |
5. Laugh | 11. Never Look Back - Noogie |
6. What A Drag |
羅馬假日幕後花絮
編輯羅馬假日製作花絮
(1)在電影剛開始,和安娜公主跳舞的年老的紳士,用印度語對她説的是:“我很想死在這船上。”
(2)喬(格里高利·派克)假裝他的手被石頭雕像的嘴咬掉了,有一部戲是派克的即興表演。當他把自己的手從石頭裏拿出來時,他把手藏在袖子裏,這是從雷德·斯科通那兒學來的插科打諢。這個小插曲讓赫本感到很意外,於是這段場景只拍了一次就通過。
(3)電影殺青後,派克告訴製片人,赫本肯定要獲得奧斯卡獎(雖然這是她第一次領銜主演),他們最好是把她的名字放在演員字幕表的前面。他們照辦了,赫本也真的獲獎了。
(4)赫本能夠贏得安娜這個角色,還要感謝一次具有傳奇色彩的試鏡。她表演了電影中的一段場景,導演説了“停”之後,攝影師還是讓攝影機一直工作下去。在這段幾分鐘的預演之後,赫本立即俘獲了這部電影。
(5)在得到電影劇本的時候,格里高利·派克當時正急切渴望出演一部喜劇(他從未演過任何電影戲劇片)並且積極參與這次難得的機會。後來他説,在那個時候,他覺得他讀到的每一個愛情喜劇劇本,彷彿都有“加里·格蘭特的烙印”在上面。
(6)喬付給出租車司機一千里拉(另外還有一千里拉的小費,為了説服他帶上安娜和自己)。這大約是17美元(2005年)。
(7)派克和赫本在電影裏騎的那輛摩托車名為VESPA,譯作偉士牌(也叫黃蜂牌)。電影上映後,這款摩托車遭到瘋狂搶購,從日產幾十輛飆升到日產五百輛。
(8)《羅馬假日》的熱賣和當時的熱點新聞有着密切的關係。英國公主瑪格麗特戀上了離過婚的平民彼得·湯森,並決心嫁給他。但在皇室成員的強硬逼迫下,她最終和湯森斷絕了關係。
(9)影片拍完後,上映之前派克發現海報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卻很小,而且藏在一個角落裏。他特地通知製片方把原來演員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羅馬假日》”改成了奧黛麗·赫本的名字。1954年3月25日,24歲的赫本因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那天晚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金像獎的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
(10)當格里高利·派克前往意大利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正經歷着近來的分居以及即將和他的現任(也是第一任)妻子離婚的私事。就在拍攝期間,他與一位名叫維羅尼科·帕薩尼的法國女子相愛。離婚之後,他就和帕薩尼結婚了,他們白頭偕老直到派克離開人世。
羅馬假日穿幫鏡頭
(1)在和布拉德雷告別之後回到宮殿,第一個場景中不同鏡頭之間,安娜的髮型都不一樣。特別是在中景鏡頭和特寫之間,她的劉海變化着。
(2)當喬·布拉德雷跟蹤着安娜穿過街道的時候,人們正看着電影的拍攝,而不是像平常一樣自如。
(3)當喬和安娜在廣場相見的時候,大鐘顯示的時間是11點鐘,幾分鐘之後又可以看到顯示的時間是10點過後不久。並且這些都違背了前面睡覺直到將近12點這個事實。
(4)喬往歐文身上扔了一瓶酒之後,在歐文的襯衫上面很明顯有一大塊濕濕的印記。然而幾分鐘後當他們從酒吧出來的時候,這塊濕印記沒有了。
(5)安娜第一次離開喬的公寓,當喬對安娜説再見的時候,他的手放在門的手把上。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他的手放在身邊,然後他把手又一次放在了門把上面。
(6)當安娜、喬和歐文在小鎮上,她正穿着V字領上衣,帶有一小圈圍巾。她離開在返回大使館的時候,穿着的是一件高領的上衣,帶有一個固定的白色領結。
羅馬假日獲獎記錄
編輯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最佳女主角 | 獲獎 | |
最佳編劇 (故事) | 獲獎 | |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 獲獎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提名 | |
最佳攝影(黑白片) | 提名 | |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提名 | 瓦爾特·H·泰勒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最佳英國女演員 | 獲獎 | |
最佳外國演員 | 提名 | 埃迪·艾伯特 |
最佳外國演員 | 提名 | 格里高利·派克 |
最佳影片 | 提名 | 《羅馬假日》 |
年份 | 名稱 | 獎項 | 獲獎情況 | 獲獎者 |
---|---|---|---|---|
1999 |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 | 國家影片登記 | 獲獎 | 《羅馬假日》 |
1954 |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 | |
1953 | 最佳女演員 | 獲獎 | 奧黛麗·赫本 |
羅馬假日幕後製作
編輯
羅馬假日電影劇照(3張)
威廉·惠勒剛拍完嚴肅的《女繼承人》和《偵探故事》,想要嘗試浪漫喜劇,於是接過本片。派拉蒙公司最初決定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但威廉·惠勒執意要到羅馬實地取景,製片方妥協了。
由於影片成本被控制在100萬美元以下,意味女主角只能用薪酬低的新人,當時初出茅廬的赫本接到試鏡電話,開始只是抱着敷衍的心情前來,沒想到這無心插柳成就了影史上最傳奇的一次試鏡。
劇組遭遇羅馬多年未遇的酷暑,演員臉上的油彩都會熱到融化,還要在鏡頭前裝作涼爽舒適的樣子。和喬告別時,年輕的赫本怎麼也掉不下眼淚,最終導演生氣抱怨浪費膠片,她才立馬哭了出來。
1953年8月20日,《羅馬假日》在倫敦首映,緊接着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最終在全世界都獲得巨大成功。
羅馬假日製作發行
編輯製作公司名稱 | 地區 | 時間 |
---|---|---|
美國 | 1953年 |
發行公司名稱 | 地區 | 備註 |
---|---|---|
美國 | 1953/1960 | |
西德 | 1953 | |
法國 | 1954/2006 | |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1983 (VHS)/ (video) (laserdisc) 2002 (DVD)/2006 (DVD) 2008 (DVD) (2 disc set) |
新西蘭 | 2003(DVD)/(VHS) | |
德國 | 2004 (DVD) | |
法國 | 2006 (DVD) | |
NBC電視台 | 美國 | 1966 (TV) (original airing) |
Filmmuseum | 新西蘭 | 2004(theatrical) (re-release) |
Seven Films | 希臘 | 2008 (Greece) (theatrical) |
CIC Victor Video | 日本 | 1988/ 1994(VHS) |
First Trading | 日本 | 2006(DVD) |
PSG | 日本 | 2007 |
Paramount Filmes do Brasil | 巴西 | |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Japan) Limited | 日本 | 2003(DVD)/2004 (DVD) 2006 (DVD)/2008 (DVD) |
AFEX | 澳大利亞 | 1954 |
Paramount Home Video | 加拿大 | 2008(DVD) (2 disc set)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
美國 | 1953年8月27日 | 意大利 | 1954年2月25日 |
葡萄牙 | 1953年11月25日 | 中國香港 | 1954年3月18日 |
西德 | 1953年12月10日 | 奧地利 | 1954年3月26日 |
芬蘭 | 1954年1月15日 | 日本 | 1954年4月19日 |
瑞典 | 1954年1月25日 | 西班牙 | 1954年10月18日 |
丹麥 | 1954年2月16日 | 法國 | 2005年2月9日 |
羅馬假日影片評價
編輯《羅馬假日》的情節簡單,卻憑藉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羅馬的街頭風景成為了世界經典,尤其是奧黛利·赫本,其魅力傾倒了無數影迷,可愛的赫本髮型也隨之流芳百世。影片將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融入劇情之中,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温馨悦目。兩個人一個厭煩宮廷禮節的枯燥煩瑣,一個是囊中羞澀的小記者,羅馬的一日,雖然短暫,可是輕鬆愜意的時光讓他們體會愛情甜美。雖然最終他們因為各自的身份和職責沒有走到一起,但羅馬成為他們永久愛情的象徵。小巧玲瓏而又典雅萬方的奧黛利·赫本演出這種純真的公主角色最為適合不過。影片也在一種類似童話的故事裏描寫了一段浪漫、純真的愛情。雖然兩人的愛情沒有結果,但並不讓人傷感,相反他們的愛情顯得温馨別緻。純真又帶些調皮的公主和善良又有些心計的小記者,兩個人的愛情註定是純真年代的美好想象
[6]
。(搜狐娛樂評)
作為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羅馬假日》情節簡單,片中也毫無大製作場面,卻是最歷久不衰的好萊塢愛情輕喜劇之一。片中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裏·派克的對手戲火花四射,是對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之間童話愛情的最完美詮釋,令人動容。而古城羅馬的別樣風情,不露痕跡的輕鬆笑料,威廉·惠勒對愛情場景富於張力的掌控都成為影片持久不衰魅力的來源
[1]
。
作為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羅馬假日》的社會背景比如今保守許多。《羅馬假日》裏這個“假日”實質上是指記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片名改成《羅馬自由一日》也許更能説明影片主旨。在對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開始是頑皮和不顧一切的享受自由;記者則是漸漸的被身邊的公主所感染,其實在他那裏,與公主“遊玩”羅馬最開始是作為職業計劃的一部分,這充滿名利燻心的計劃是“反自由”的。如果沒有之後對公主產生感情,他永遠都是一個疲於奔命的記者,記者的使命便是發現新聞,這種使命作為個人慾望體現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機會,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就是扼殺別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劊子手。
在影片結尾,公主回到了官邸,翌日便舉辦了記者見面會。這時候,他最後一次看到美麗的公主,和第一次在街頭碰見的女孩一樣,只是此刻華貴的白裙將她牢牢包裹。緊接着影片最揪心的情節開始了,高高在上的安妮痛苦的裝作不認識他,但眸子裏射出依戀的光隨時都通過空氣反射到他心上。
赫本的演技在片中見面會結束時得到了最大發揮,細緻的觀眾會發現在這個長長的笑靨裏,包涵的是從見到情人的喜悦到發現離別哀傷的痛苦過渡。用“神奇”去形容這笑靨是因為赫本把矜持也融進了笑容裏。那種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許流露欣喜,也不容許一點哀傷。在情感的巨大波瀾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覺到在美麗的黛色眸子下閃過的一絲憂鬱。但在台下的男人眼裏,這矜持的微笑是對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責備。但他自己又何嘗能自由呢,只不過倆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異:公主是因為人民和國家,記者則是為能繼續生活。
格利高裏·派克曾説:《羅馬假日》是赫本的電影,我只是配角。派克的這句話不僅是對赫本演技的讚歎,也是片中記者的感嘆。片尾,男人傷心的凝望着公主離去後的前台,雖然經歷過比這更大的發佈會,但那天真的女孩留給這位記者的震撼太大了。在短暫的一天裏,他體驗到比疲於奔命尋找新聞更珍貴的追求,那便是自由和愛一個人。
- 參考資料
-
- 1. 奧黛麗-赫本經典電影《羅馬假日》 .新浪.2008-01-18[引用日期2014-05-23]
- 2.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電影網[引用日期2013-12-05]
- 3. 時光網-演職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4-05-22]
- 4. 羅馬假日 .時光網[引用日期2013-12-05]
- 5. 情人節必看的十部經典電影 .sina[引用日期2018-10-04]
- 6. 經典愛情片《羅馬假日》劇情簡介 .搜狐娛樂[引用日期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