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貝爾·尼維爾

鎖定
羅貝爾·喬治·尼維爾(Robert Georges Nivelle,1856年10月15日——1924年3月22日),法國炮兵軍官,曾參與鎮壓清朝義和團運動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是個非常能幹的指揮官和野戰炮兵的組織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6年12月12日他被任命為西線法軍總司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流利的英語説服英國,在英國的協助下才得以擔任法軍總司令。 [1-2] 
中文名
羅貝爾·喬治·尼維爾
外文名
Robert Georges Nivelle
別    名
羅貝爾·尼維勒
國    籍
法國
民    族
法蘭西人
出生日期
1856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
1924年3月4日
畢業院校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參與一戰;就任法軍總司令
出生地
法國科雷茲省蒂勒
信    仰
天主教
服役年份
1878年—1921年
參與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和團運動
獲得勳章
大十字榮譽軍團勳章;軍人勳章等
逝世地點
法國巴黎

羅貝爾·尼維爾人物生平

羅貝爾·喬治·尼維爾1856年10月15日出生於法國科雷茲省蒂勒小鎮,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英國的新教徒。1878年畢業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隨後任炮兵少尉,1887年晉升上尉。參加了法屬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殖民地的戰爭,1898——1901年參加法國中國遠征軍,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1913年12月晉升炮兵上校。
彩色羅貝爾油畫 彩色羅貝爾油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月晉升准將,1915年2月晉升少將,同年12月晉升中將。1916年在凡爾登戰役(2月21日——12月18日)期間在菲利普·貝當手下任職,當貝當被提升為法國中央集團軍羣司令官時,尼維爾接替貝當指揮法國第二軍,在凡爾登對抗德國人。在凡爾登戰役中他和夏爾·芒然將軍被指控強攻德軍防線,極大浪費法國士兵的生命,10月24日法軍重新奪回弗勒裏和都奧蒙(Douaumont)要塞,以功績在12月12日代替約瑟夫·霞飛任陸軍總司令。但同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流利的英語説服英國,在英國的協助下才得以擔任法軍總司令。
他一上任便計劃對努瓦榮突出部的南北兩翼發動攻擊,由英軍攻打索姆河以北,法軍攻打索姆河以南,吸引德軍的注意力,然後由法軍在蘭斯蘇瓦松之間發起主攻,以一舉突破德軍陣線,並將其趕過萊茵河,迅速結束戰爭。按照“尼維爾計劃”,英軍應於1917年4月9日開始在阿拉斯附近日旺希以南20千米的正面上發起了地面攻擊。為了配合地面作戰,英國皇家飛行隊於4月4日,即發動地面戰役前5天發起空中進攻,企圖肅清天空,把德機逐出該戰役地帶。以便協約國的偵察機和炮兵校射飛機開展活動。為爭奪制空權,英德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空戰。英國在阿拉斯的進攻,最後取得有限的勝利,但與這相配合的空中戰役,卻傷亡慘重,因此英國皇家飛行隊把1917年4月稱為“血的四月”。
在此次攻勢中,為了打開戰局,尼維爾命令120萬法國陸軍與英國陸軍發動大規模攻勢,被稱為尼韋勒攻勢。歷時共一個月,英法兩國軍隊付出35萬人的代價,才突破德國陣地。這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並導致該次戰役的策劃者、上任不足半年的法軍總司令羅貝爾·尼維爾將軍被革職。
1917年5月15日,羅貝爾·尼維爾被解職,由亨利·菲利普·貝當接任總司令。1917在12月被派往北非,在那裏度過了剩餘的服役時間,直到1921年。1924年逝世 [3] 

羅貝爾·尼維爾主要功績

在1916年10月24日指揮法軍在一戰中重新奪回弗勒裏和都奧蒙(Douaumont)要塞並以功績在12月12日代替約瑟夫·霞飛任陸軍總司令。
1918年,加拿大落基山脈大陸分水嶺被命名為尼維爾山,附近以其它法國將領命名的山峯有:科多尼埃(Cordonnier)、福煦、霞飛、芒然、貝當。 [4] 
獲得以下榮耀:
  • Knight (9 July 1895)
  • Officer (21 December 1912)
  • Commander (10 April 1915)
  • Grand Officer (13 September 1916)
  • Grand Cross (28 December 1920)
  • Médaille militaire(30 December 1921)
  • Croix de guerre 1914–1918with 3 palms
  • Médaille Interalliée de la Victoire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e l'expédition de Chine (1901)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u Marocwith "Oudjda" and "Haut-Guir" clasps
  • Médaille commémorative de la guerre 1914–1918
  • Grand Cordon of the Order of Leopold(Belgium)
  • Croix de guerre (Belgium)
  • Officer of the Nicham Iftikhar (Tunisia)
  •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US)

羅貝爾·尼維爾人物評價

尼維爾重複貝當的口號:“大炮征服;步兵佔據”。他相信一個飽和轟炸可以打破敵人的陣線防禦。因為指揮失利造成傷亡過大而被譴責指揮部無視士兵生命,造成法國軍隊譁變。
利用外來勢力為自己謀的利益,忠於國家卻更重視自身利益,過於保守,無視普通士兵生命,才能中庸但勝過濫竽充數之輩。
參考資料
  • 1.    David R Woodward.Field Marshal Sir William Robertson:Westport Connecticut & London,1998
  • 2.    羅伯特·布萊克 (編輯).道格拉斯·黑格的私人文件: London,1952
  • 3.    彼得·西姆金斯.The First World War: The War To End All Wars: 魚鷹出版社,1987年
  • 4.    加拿大落基山脈大陸分水嶺尼韋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