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克魯瓦戰役

鎖定
羅克魯瓦戰役(Battle of Rocroi) 爆發於1643年5月18—19日,法西兩國軍隊在羅克魯瓦( 法國阿登省的城市,十六至十九世紀為要塞)附近進行的一次交戰。戰爭中法國軍隊擊潰了西班牙軍隊,終結了西班牙在歐洲歷史上的大陸戰術優勢,宣告了法國陸軍稱霸歐洲大陸的時代到來。
名    稱
羅克魯瓦戰役
發生時間
1643年5月18-19日
地    點
羅克魯瓦,今屬法國阿登省
參戰方
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
結    果
法國獲勝
參戰方兵力
西軍近2.8萬人,30門火炮
法軍近2.3萬人,12門火炮
傷亡情況
西軍死8000人,被俘6000人,損失火炮24門
法軍死2000人,傷近6000人
主要指揮官
大孔代 弗朗西斯科·德梅洛

目錄

羅克魯瓦戰役事件背景

西班牙步兵大方陣 西班牙步兵大方陣
羅克魯瓦戰役屬於三十年戰爭的一次會戰。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組成,並得到羅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諸侯以及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國、瑞典、丹麥、聯合省共和國(荷蘭)以及英國和俄國組成,並得到德意志新教諸侯和捷克、特蘭西瓦尼亞,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運動的支持。
三十年戰爭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宗教戰爭開始的,後來則失去宗教性質。它是資本主義產生和資產階級民族形成的深遠過程的反映,是和一些歐洲國家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1566~1609年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1640~166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密切相連的。當時,哈布斯堡王朝已成為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和衰亡的封建制度的維護者。它竭力謀求歐洲霸權,但遭到了德意志新教諸侯國的反抗。這些諸侯國形式上加入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但實際上是獨立的。1576年魯道夫二世即位,德意志開始迫害新教徒。天主教徒與新教徒衝突過程中,形成了兩個相互對立的政治軍事聯盟:以普法爾茨侯爵腓特烈五世為首的新教聯盟(1608)和以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公爵為首的天主教聯盟(1609)。德意志的國內矛盾給歐洲列強以可乘之機。
法國支持新教聯盟,以便對周圍各國建立霸權,並阻止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邊界諸侯國地位的加強。丹麥在攫取德意志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州後,又力圖佔領德意志北部各諸侯國。瑞典則想把波羅的海變成本國的“內湖”。荷蘭極力削弱西班牙和奧地利,並使本國商船隊在古老的漢薩同盟商路(見漢薩同盟)上獲得控制權。英國既反對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西北部和北海地區加強勢力,同時也不希望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各國強大;它在歐洲和近東的利益,其中包括同奧斯曼帝國的關係,與法國的利益發生了衝突。奧斯曼帝國雖然未參加三十年戰爭,但卻指望利用這次戰爭來鞏固自己在巴爾幹半島的地位。被看作是“基督教先鋒”的奧地利如若戰敗,可使奧斯曼帝國擺脱其在巴爾幹地區的主要敵人。俄國與波蘭立陶宛王國進行戰爭,是為收復在波蘭瑞典對俄國的武裝干涉(十七世紀)期間被波蘭立陶宛王國侵佔的領土。
法國因為自身是天主教國家,一直只是假手他國以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實力,但當丹麥、瑞典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新教諸侯均告失敗後,法國終於直接出兵,與瑞典聯合對哈布斯堡王朝作戰。
1636年~1637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出兵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由南北兩路夾攻,並且一度進逼至法國首都巴黎,但最後為法軍所敗。1638年8月法國海軍打敗舉世聞名的西班牙海軍,1639年10月西班牙海軍的主力更被荷蘭海軍殲滅。

羅克魯瓦戰役簡介

在尼德蘭境內的羅克魯瓦戰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強軍力和領導力的佛蘭德軍被法國大孔代的軍隊所擊破。人們曾對西班牙最精鋭的佛蘭德軍的步兵團-西班牙步兵長槍大方陣(Tercio)評價高,稱其為“步兵之花”。1643年5月間,西班牙的德梅洛將軍率領兩萬七千人(近2.8萬人,30門火炮),由西屬尼德蘭向巴黎進軍,中途停下圍攻羅克魯瓦的要塞,並且等待一支為數六千人的援軍。這支由弗朗西斯科·德梅洛(Francisco de Melo)率領的軍隊遭遇潰敗,大部分士兵被法國騎兵或殺或擒。佛蘭德軍名譽毀於羅克魯瓦,而西班牙從此開始走向中衰。

羅克魯瓦戰役佈陣

於是法軍由路易二世·德·波旁(後來的大孔代)率軍兩萬三千人(近2.3萬人,12門火炮)迎戰。趕來解圍,抵近羅克魯瓦。法軍採用二線式戰鬥隊形,並留有預備隊。戰鬥隊形的中央為15個步兵營,左右兩翼為23個騎兵連。預備隊為3個步兵營和4個騎兵連,另有5個騎兵連(右3,左2)成梯階配置在前面保障兩翼的安全,炮連(12門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部署於前面。
西軍也採用二線式戰鬥隊形,但未留預備隊。西班牙最精鋭的佛蘭德軍採西班牙步兵大方陣(Tercio):中央為5個步兵大營,4500名西班牙士兵組成5個方陣,每個方陣900人,右翼為14個騎兵連,左翼為15個騎兵連,炮連(18門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隊火槍兵(1000人)隱蔽在左翼前方的樹林裏。

羅克魯瓦戰役計劃

戰役佈陣-西班牙紅方,法軍蘭方 戰役佈陣-西班牙紅方,法軍蘭方
羅克魯瓦地形險要,外圍都是森林沼澤,只有一條可以通行的狹道。但是德梅洛將軍以己方佔有優勢位置,不肯趁機攻擊通過狹道的法軍,只在原地排成迎擊的陣式。沒想到大孔代卻找到一處居高臨下的山脊,並且在上面完成佈陣。那個時代的歐洲軍事有一條不成文的禁律,就是不能在林間作戰。其實山林地帶作戰在戰爭史上並不新鮮,古羅馬時代有,後來的拿破崙戰爭、美國南北戰爭時代也有,更不用説兩次世界大戰了。但是在17和18世紀,火槍不發達,只能靠集火齊射才能發揮威力,因此保持線式戰術隊形非常重要,穿越林地,就意味着一線式隊形被打亂。因此,大孔代的最關鍵選擇是:會戰之前怎麼樣才能穿越林地開到中間的平原上?
西班牙元帥德梅洛,恰恰是一個經驗豐富,但有點循規蹈矩的將軍。一方面,他的確有點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還遠在森林外圍徵糧沒有歸隊,另一方面,德梅洛有自己的算計:他正確地估計到大孔代兵力比自己的總兵力少,而且兵員素質不如自己身經百戰的西班牙軍團,如果把對方放進這塊四面森林的絕地,對方一旦戰敗,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戰成功。因此,德梅洛一邊召回己方兵力,一邊故意不去截擊法軍,讓孔代毫無困難地越過森林,在平原上紮營。雙方對峙了一夜。

羅克魯瓦戰役決戰

交戰於5月18日以雙方炮兵互射開始。法國騎兵對羅克魯瓦方向的突破雖未成功,但卻殲滅了埋伏在樹林裏的西班牙火槍兵。5月18日夜,法軍突然向西軍發起衝擊,擊退並驅散了西軍左翼第一線部隊,隨後又擊潰了左翼第二線部隊。與此同時,西軍騎兵和步兵逼退法軍戰鬥隊形的中央部分。西班牙騎兵因此全遭擊潰,但是其步兵方陣仍然在原地屹立不搖。且以靈巧隊形展開,使位於它正中的18門大炮得以進行齊射。不論大孔代的步兵或者騎兵如何攻擊,就是無法加以擊潰。到黃昏的時候,雙方因為陷入僵局,不得不談判給西班牙軍光榮投降(不繳械撤離)的機會。但是大孔代在前往談判會場的時候卻遭到西班牙步兵的火繩槍射擊,這一偶發的失控行為使雙方又開始交戰。在這種情況下,大孔代大膽決定:派幾個騎兵連實施突擊,以鞏固右翼取得的戰果,派騎兵主力從後方攻擊敵人。同時,得到退下來的步兵(將近8個營)補充的法軍預備隊成功地對敵步兵實施了反衝擊。由於夜幕的降臨,法軍遂以火炮不斷轟擊西班牙軍的方陣,把他們的陣形擊潰打爛。
最終,在法軍步騎兵的重重包圍下,這支精鋭的西班牙主力軍團被全殲,德梅洛主帥陣亡。而且,德梅洛為大孔代準備的陷阱最終害了西班牙軍隊:因為這像牢籠一樣的地形,戰敗的西班牙軍團無處可退,除了逃散的騎兵,被圍的方陣步兵幾乎被紅了眼睛的法軍屠殺。大孔代立即下令制止,遂使西班牙軍隊的官兵紛紛撲倒在他的膝下,尋求庇護,以免死於勝利的法國士兵的狂怒之下。

羅克魯瓦戰役戰役影響

法軍擊潰了西軍,解了羅克魯瓦城之圍。西軍死8000人,被俘6000人,損失火炮24門;法軍死2000人,傷近6000人。此次壓倒性的勝利之後,大孔代作為法國名將的聲譽鵲起,立刻就成了宮廷的戰爭明星。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大孔代面對的是長期稱霸歐洲的西班牙陸軍,而且他的對手都是有經驗的將領,而他只是個23歲的青年指揮官。在這次戰鬥當中,雖然説西班牙人失敗了但是因為是附庸國部隊率先出現失敗,最後才是西班牙直轄的軍隊的失敗所以並不能夠稱為戰術體系的失敗,本質性上當時不論是西班牙人的大方陣還是荷蘭人的方陣都是從西班牙方陣裏面派生出來的,用長槍方陣對抗騎兵衝擊的體系。不論如何,作為歐洲第一人口大國,在經歷了百年戰爭以及西班牙人富裕壓制之後,法國人用長時間的嘗試得到了一個不亞於西班牙人的戰術體系而在雙方戰術思想上拉近之後,人口和財富就成為了勝利的關鍵——於是,法國人崛起了。
在戰鬥當中西班牙方陣體現出了相當強大的穩定性以及戰鬥力,但是在機動性上略顯不足,於是在中路騎兵衝擊的時候沒能夠成功跟進,而法國人在大孔代的帶領下的進攻相當兇猛仍然未能快速攻破西班牙人的方陣也體現出了他們戰鬥力的強大。
羅克魯瓦戰役兩軍對峙圖 羅克魯瓦戰役兩軍對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