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罨,漢語二級字 [2]  讀作罨(yǎn)。本義是指捕魚或捕鳥的網,亦指用罨捕取。 [1] 
中文名
拼    音
yǎn
部    首
鄭    碼
LKKZ
筆    順
豎折豎豎橫橫撇捺豎折橫橫折
注    音
ㄧㄢˇ
漢字結構
上下結構
U
7F68
GBK
EEBB
筆畫數
13
部首筆畫數
5
筆順編號
2522113425115

古籍解釋

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𠀤音奄。《説文》罕也。《玉篇》以罔魚也。《左思·蜀都賦》罨翡翠。
《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𠀤音姶。罔也。
《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溪名。長興有罨畫溪。
《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𠀤淹入聲。義同。 [1] 

字形字義

形聲。字從罒,從奄(yǎn),奄亦聲。“奄”意為“被覆”、“遮蓋”。“罒”指“網”。“罒”與“奄”聯合起來表示“被覆式的大網”。本義:被覆式的網罩
(1)
捕魚或捕鳥用的網
(2)
覆蓋,敷。醫療方法有冷敷法、熱敷法 [compress]。如:熱罨;冷罨。
罨黃:掩蓋發酵物,保濕保温,以利黴菌發育,長成黃色孢子。
罨映:掩映
罨畫:色彩鮮明的繪畫。
罨畫池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園之稱。
(3)
通“揜”,捕取
罨翡翠,釣鰋鮋 ――左思蜀都賦

病理名詞

罨是掩覆(掩蓋)的意思。分為冷罨法和熱罨法兩種。冷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冷水中,擦乾,遇鼻出血時,即罨在前額上,毛巾熱即更換,至血止為止。熱罨法:例如用毛巾或淨布浸熱水中,輕輕絞去水,掩覆於疼痛處。按罨法在我國醫學上多有記載,如冷罨法有青布浸涼水罨,甚至用冰塊罨;熱罨法有用布浸藥汁痹證疼痛處,布上不斷添漬藥汁,並不斷加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