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纖細絹蒿

鎖定
纖細絹蒿(Seriphidium gracilescens (Krasch. & Iljin) Poljakov)是菊科、絹蒿屬植物。半灌木狀草木。主根粗,木質;根狀莖粗大,木質,直徑0.5-1.5釐米,上部常分化成若干部分。葉兩面被灰綠色柔毛,並有腺點;莖下部葉及營養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長1-2釐米,寬0.6-1釐米。頭狀花序長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1.5毫米,無梗,在分枝上密集或稍疏離,排成短的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瘦果長圓形。花果期8-10月。
分佈於中國新疆北部、蒙古(西南部)、中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生於海拔800-2300米地區的乾旱、瘠薄及鹽漬化的土壤上,常生於礫質坡地、戈壁、幹山坡、半荒漠或荒漠化草原、幹河谷階地,洪積扇及路旁等。
纖細絹蒿含揮發油及生物鹼。牧區作牲畜的飼料。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纖細絹蒿
拉丁學名
Seriphidium gracilescens (Krasch. & Iljin) Poljakov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絹蒿屬
纖細絹蒿
命名者及年代
(Krasch. et Iljin) Poljak.,196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纖細絹蒿形態特徵

纖細絹蒿
半灌木狀草木。主根粗,木質;根狀莖粗大,木質,直徑0.5-1.5釐米,上部常分化成若干部分,有多數短、木質、匐地或斜向上的匍莖及一年生的營養枝。莖多數,細,高15-30釐米,直立或斜向上,常與營養枝共同組成矮小的密叢,下部木質,上部草質,具斜向上生長的分枝;枝細,長3-10釐米;莖、枝初時被灰白色細絨毛,秋後脱落無毛。葉兩面被灰綠色柔毛,並有腺點;莖下部葉及營養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長1-2釐米,寬0.6-1釐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每裂片再羽狀全裂或3全裂,小裂片狹線形,先端鋭尖或鈍尖,有時基部小裂片又分裂,具1-2枚細小裂片,背面中脈略突起,葉柄長0.3-0.5釐米,花期上述葉乾枯殘留在莖基部及營養枝上;中部葉長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無柄或近無柄,基部裂片半抱莖;上部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苞片葉小,不分裂,狹線形。 [2] 
頭狀花序長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1.5毫米,無梗,在分枝上密集或稍疏離,排成短的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5層,外層總苞片細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為長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外、中層總苞片背面幼時被短柔毛,後稍稀疏,近無毛,並有腺點,邊狹或寬膜質,內層總苞片半膜質,背面近無毛;兩性花2-5朵,花冠管狀,黃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披針形,基部鈍,花柱短,先端稍叉開,微有睫毛。瘦果長圓形。 [2] 

纖細絹蒿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北部、蒙古(西南部)、中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生於海拔800-2300米地區的乾旱、瘠薄及鹽漬化的土壤上,常生於礫質坡地、戈壁、幹山坡、半荒漠或荒漠化草原、幹河谷階地,洪積扇及路旁等,為乾旱地區荒漠化草原與鹽漬化土壤上常見的種類之一,常與針茅屬Stipa Linn.)植物組成上述地區植物羣落的建羣種或主要的伴生種。因而具有極強的抗旱能力,它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在中國新疆由纖細絹蒿組成的荒漠草地廣泛分佈於阿爾泰山南麓、塔城谷地,小面積見於博樂谷地。其分佈區海拔高度,天山為700-1400米,阿爾泰山為800-1300米,在額爾齊斯河以北海拔600-1000米的山前平原也有分佈。 [3] 
纖細絹蒿可形成單優種的荒漠草地,在羣落中形成小半灌木層片,羣落總蓋度20-30%,草羣中除纖細絹蒿為建羣種外,其餘植物僅有5-6種。它還可與超旱生小半灌木木本豬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木地膚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形成荒漠草地,羣落種類組成有10-15種。隨着海拔的升高,還可與多年生禾草組成草原化荒漠草地,這些禾草主要有沙生針茅Stipa glareosa P.A. Smirn.)、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新疆針茅Stipa sareptana Becher)、東方針茅Stipa orientalis Trin.)等。 [3] 

纖細絹蒿生長習性

纖細絹蒿花果期為8-10月。通常於3月底至4月初萌發,藉助春季的融雪和春雨迅速生長,形成葉簇,5月中旬即可長出大量枝葉,6-7月乾旱,氣候炎熱,處於休眠狀態。8月秋季來臨,又繼續生長,於8月底開始開花,9-10月結實,10月底開始乾枯,冬季殘留較好。纖細絹蒿因具有較長的主根和發達的側根,可以吸收較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同時,其細小的葉片及其上密被的絨毛能大大減少水分的蒸騰和散失。 [2-3] 

纖細絹蒿主要價值

纖細絹蒿含揮發油及生物鹼。牧區作牲畜的飼料。 [2]  早春和秋冬季是一種適口性較高的牧草,羊最喜食,馬和駱駝也喜食。晚春、夏季,由於含有揮發油,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大多數牲畜均不採食或採食很少。其枝葉在冬季積雪覆蓋下,仍被各類家畜刨開雪層採食殆盡。纖細絹蒿營養價值較高,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無氮浸出物的含量均較高。早春母畜在此類草地上放牧能收到恢復體膘和催乳的效果,秋季結實後放牧家畜,能促進育肥抓膘,是荒漠和半荒漠草地上很有價值的良等牧草。 [3] 

纖細絹蒿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