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繞佛閣

鎖定
繞佛閣,詞牌名。以周邦彥繞佛閣·暗塵四斂》為定格,雙調一百字,前段十一句八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代表詞作有吳文英詞《繞佛閣·與沈野逸東皋天街盧樓追涼小飲》等。
詞牌名
繞佛閣
始興年代
北宋
流行年代
南宋
字    數
一百字
代表詞作
周邦彥《繞佛閣·暗塵四斂》

繞佛閣詞牌沿革

繞佛閣,調見《清真樂府》,入“大石調”,為北宋周邦彥創調。周邦彥精通音律,晚年被宋徽宗任命為家最高音樂機關——大晟府提舉官。他同當時任大晟府協律郎的晁端禮、撰制万俟詠一起,討論古音,制定古調,增演漫詞,創制了許多新曲。《繞佛閣》,就是其中的一種。
邦彥詞格律之精細,在於其不僅辨清濁陰陽,而且講究四聲配搭。夏承燾《唐宋詞字聲之變》載:“《繞佛閣》之雙拽頭,目四聲多合。……此(指前兩疊)十句五十字中,‘斂上去通讀,‘池’、‘動’、‘迥’陽上去,‘出’清入作上:四聲無一字不合;此開後來方千里、吳夢全依四聲之例;《樂章集》中,未嘗有也。”吳文英《夢窗詞集》入“夾鍾商”。
繞佛:即繞佛三匝,對佛的禮方式之一。佛的弟子見佛都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旋三匝者也表敬三尊:佛、法、僧;亦念滅三毒:貪、嗔、痴。佛閣:即佛教建築中供奉佛陀(釋迦牟尼)的樓閣。故調名本意即詠佛教的禮佛活動中繞佛三匝的敬禮儀式。 [1-2] 

繞佛閣格律説明

定格:雙調一百字,前段十一句八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以周邦彥《繞佛閣·暗塵四斂》為代表。此詞祇有此體,“羈思”之“思”,去聲。吳文英、陳允平詞俱如此填。 按吳詞前段第四句“紅翠萬縷”,“萬”字仄聲。第九句“賦情縹緲”,“賦”字、“縹”字俱仄聲,“情”字平聲。陳詞第十句“重懷執手”,“重”字平聲。吳詞結句“花絮惹衣袂”,“絮”字仄聲。陳詞後段起句“料想鳳樓人”,“人”字平聲。吳詞第二句“人老春深鶯曉處”,“人”字平聲。陳詞第三句“憔悴淚漬、香銷嬌粉面”,“漬”字仄聲。第五句“隙駒流箭”,“駒”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當代秘長青校:按《詞律校勘記》,周邦彥詞“醉倚斜陽穿柳線”句,秦氏雲:“‘陽’應作‘橋’。”又云:“‘看綠揚春燈’句,‘綠揚’應作‘浪颺’。”按與上下語氣相合,可從。 [3-4] 

繞佛閣格律對照

定格
格律對照例詞:《繞佛閣·暗塵四斂》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中。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中中中。中平平仄,平中仄平
暗塵四。樓觀迥出,高映孤。清漏將。厭聞夜久、籤聲動書。桂花又滿。閒步露草,偏愛幽。花氣清。望中迤邐,城陰渡河
仄仄仄平中,中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中、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中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陽穿柳。還似汴堤、虹梁橫水。看綠颺春燈,舟下如。此行重。嘆故友難逢,羈思空。兩眉愁、向誰舒 [3]  [5] 
(説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繞佛閣典範詞作

【北宋】周邦彥《繞佛閣·暗塵四斂》
【南宋】吳文英《繞佛閣·贈郭季隱
【南宋】陳允平《繞佛閣·暮煙半斂》
參考資料
  • 1.    潘天寧著. 詞調名稱集釋[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03.第198-199頁
  • 2.    諸葛憶兵著. 徽宗詞壇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09.第90頁
  • 3.    繞佛閣  .搜韻[引用日期2018-05-27]
  • 4.    繞佛閣  .龍榆生先生紀念網[引用日期2018-05-27]
  • 5.    繞佛閣  .詩·詞·曲[引用日期201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