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縱胞藻

鎖定
縱胞藻(Centroceras clavulatum (C. Agardh Montagne,1846))是仙菜科縱胞藻屬植物,縱胞藻的藻體絲狀,為圓柱形,直立,有時枝下部匍匐交織,高2~5 cm;主枝規則地雙叉分枝;藻體暗紅色,稍硬,呈軟骨質,幹後易脆。其生於礁湖低潮線下的死珊瑚體上,還附生於其他藻體上。
中文名
縱胞藻
拉丁學名
Centroceras clavulatum (C. Agardh Montagne,1846) [2] 
植物界
紅藻門
紅藻綱
仙菜目
仙菜科
縱胞藻屬
縱胞藻

縱胞藻形態特徵

縱胞藻外形特徵

縱胞藻的細部結構圖
縱胞藻的細部結構圖(9張)
藻體絲狀,為圓柱形,直立,有時枝下部匍匐交織,高2~5 cm,由下部生出毛狀根附着基質。主枝規則地雙叉分枝,偶爾產生三分枝或不定枝,主枝直徑70~150 μm,枝下部節間長為直徑的2~5倍,節間越向上越短。枝的生長是由枝頂的原始頂端細胞橫分裂成扁平的分裂節,由它分裂成14個圍軸細胞,每個圍軸細胞分裂成三個原始皮層細胞。原始皮層細胞向下分裂成縱行排列的方形或長方形皮層細胞;向上分裂的皮層細胞,其中之一形成1~3個細胞的鋭刺,刺長35~60 μm,每一節部輪生12~14個鋭刺。位於兩節之間的節部細胞較細小,而且兩個節易由此處斷裂。雙分枝的產生是由原始頂端細胞斜分裂成兩個大小相等的頂端子細胞,後者各將分別成一個等長的分枝,新分枝且能按原來的方式繼續產生分枝;兩枝的末端向內彎曲或成鉗形。藻體暗紅色,稍硬,呈軟骨質,幹後易脆。 [1] 

縱胞藻生殖特徵

四分孢子囊由枝上部節的圍軸細胞分裂形成,圍繞於節部。四分孢子囊裸露,為錐形分裂,直徑50~60 μm。精子囊由枝上部的圍軸細胞形成,它們3、4回分枝,小分枝頂端為無色透明的小棒狀精子囊。 [1] 

縱胞藻生活習性

生於礁湖低潮線下的死珊瑚體上,還附生於其他藻體上,如仙掌藻Halimeda sp.)、喇叭藻(Turbinaria sp.)、海蘚藻Leveillea sp.)、凹頂藻Laurencia sp.)、籃子藻Spyridia filamentosa)及松藻(Codium sp.)等;有的與仙菜Ceramium sp.)、凋毛藻(Griffithsia sp.)混生。 [1] 

縱胞藻分佈範圍

太平洋中國浙江大沙岙福建布袋礁,東尾嶼,廣東汕頭,海南西沙羣島等。日本朝鮮大西洋西印度羣島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地中海 [1] 

縱胞藻分類特徵

中國學者檢查了在西沙羣島所採集的該種的二十號標本,2~4月有已形成四分孢子囊的孢子體。4~5月雄藻體產生精子囊。西沙羣島生長的藻體比較小。 [1] 

縱胞藻分類學史

曾呈奎1936年曾發表了廈門的該種標本。1933年,在東沙島採到此種標本,並於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在汕頭海南島馬鞍列島都採到此種。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海藻志。科學出版社。2(6):25-26。
  • 2.    縱胞藻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種2000中國節點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引用日期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