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縛喝國

鎖定
縛喝國又作捕喝國、薄佉羅國。其地據推定系在今之阿富汗北部的巴爾夫市(Balkh)。紀元前四世紀末葉,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此地後,乃成為希臘的殖民地,稱為巴克特利亞(Bactria);印度人稱此為臾那世界,即中國古書所謂的大夏。
中文名
縛喝國
別    名
捕喝國
現地點
阿富汗北部的巴爾夫市(Balkh)
出    處
大唐西域記

縛喝國西域諸國之一

西漢時,月支西進,佔領此地,稱之為大月氏或睹貨邏;其首都藍子城當即繫縛喝國。唐·玄奘西行求法,嘗路經此地,遇北印度磔迦國小乘三藏般若羯羅,隨其學習《毗婆沙論》月餘。當時該國佛教猶盛,後逐漸衰微。《大唐西域記》卷一雲(大正51·872c)︰

縛喝國史書記載

‘縛喝國東西八百餘里,(中略)人皆謂之小王舍城也。其城雖固,居人甚少。(中略)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皆習學小乘法教。城外西南有納縛僧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論諸師,唯此伽藍美業不替。’
又,此國之提謂、波利二城,據傳即提謂、波利二長者之本城。彼二長者在佛成道後赴波羅奈途中遇佛,請佛為説人天之福。
◎附︰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卷一〈縛喝國〉注(摘錄)
縛喝國︰古大夏國(Bactria)都城Bac-tra、Baktra之對音。古波斯大流士大帝(公元前522~486)Behistun磨崖碑作Baxtris=;瑣羅亞斯德教古經《Avesta》中兩處提及此城,(中略)從中世紀阿拉伯──波斯地理文獻中直至今日,此地名作Balkh。關於亞美尼亞語、古波斯語、中古波斯語、敍利亞語中Bac-tra,Baktra 等各種寫法,見馬迦特《伊蘭考》;關於希羅多德、斯特拉波、波里比烏斯等希臘羅馬古典作家中關於Bactra∕Balh的記載,見斯塔維斯基《貴霜治下的大夏》,莫斯科,1977年;關於穆斯林地理文獻中與此地有關的記載,見P. Schwarz〈Bemerkungen zu denarabischen Nachrichten u^ber Balkh〉,載於《Oriental Studies in Honour of C. E. Pavry》,倫敦,1933年。
《史記》、《後漢書》稱此城為藍氏,《漢書》為監氏。據學者們考證,馬其頓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此,建城名亞歷山大里亞(Alexandria)。藍氏、監氏當是這一名稱的譯音。參看《Les Indo-scythes》,JA,1897年;馬迦特《伊蘭考》;塔爾恩(W.W. Tarn)《希臘人在大夏和印度》,劍橋,1951年,第2版。《魏書》卷一0二〈西域傳〉作薄提城,《北史》作薄羅,《續高僧傳》卷二〈達摩笈多傳〉作薄怯羅。此外,漢籍中還有縛叱、拔底延、縛底耶等譯法。薄提、縛叱顯然為Baxtris□□的對音,薄羅為Balh∕Balkh的對音,至於拔底延、縛底延,近年日人內田吟風提出為Patiyan的對音,意為‘王城’。

縛喝國都城

此城為大夏王國的都城,自古聞名於世。其崇拜的女神為Anaitis。它不僅是大夏王國的政治宗教中心,而且也是大夏的商業中心。斯特拉波《地理志》又稱此城為Zariaspa,這可能是拜火教寺廟Azar-I-asp的約音,説明此地也受到薩珊王朝的影響。貴霜王朝時期,佛教大盛,行小乘法,為大雪山以北地區的佛教中心,有‘小王舍城’之稱。

縛喝國故址

其故址在今阿富汗境內Maza^r-I-Shari^f以西二十三公里處,主要廢墟名Bala-Hissar,面積約一五0公頃。考古發掘平面圖見施蘭貝爾熱(D. Schlumberger)︰La Prospectionarche/ologique de Bactres,載《Syria》雜誌,第二十六卷,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