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葉野豌豆

鎖定
細葉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 Roth)是豆科、野豌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釐米。根莖黑褐色,多分枝。莖堅勁,直立或斜升,微被柔毛。偶數羽狀複葉,托葉半箭頭形、裂片披針形或錐形,小葉線形或線披針形,先端鈍尖,具短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柔毛,全緣、近革質,小葉柄甚短。總狀花序,密被柔毛;花萼淺鐘形,萼齒三角形至錐形,短於萼筒;花冠鮮紫色,稀白色,旗瓣長圓形,先端圓、深凹;中部以下漸狹、縊縮,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長於瓣柄部,龍骨瓣短;雄蕊管先端偏斜,子房狹線形,中部膨大,莢果長圓狀披針形,兩面漸尖。種子近球形,6-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新疆。主產歐洲東部至西伯利亞。日本亦有分佈。細葉野豌豆喜涼爽和較濕潤的氣候,抗寒性較強,耐光也耐陰,喜温,不耐炎熱和乾旱。習生於山地黑鈣土、山地暗慄鈣土、或山地慄鈣土及灰褐色森林土上,以排水良好、濕度適中的疏鬆土壤最為適宜。
細葉野豌豆為優質飼用植物莖枝細嫩、葉片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佳,是各類家畜均喜食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1] 
中文名
細葉野豌豆
拉丁學名
Vicia tenuifolia Roth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野豌豆屬
細葉野豌豆
命名者及年代
Roth,1788

細葉野豌豆形態特徵

/細葉野豌豆
/細葉野豌豆(7張)
多年生草本,高達100釐米。根莖黑褐色,多分枝。莖堅勁,直立或斜升,微被柔毛。偶數羽狀複葉,小葉6-13對,葉軸頂端卷鬚有2-3分支;托葉半箭頭形、2深裂、裂片披針形或錐形,長0.3-1釐米;小葉線形或線披針形,長0.5-1釐米,寬不到2.5(-4)毫米,先端鈍尖,具短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柔毛,全緣、近革質,第二對側脈自葉基部直達葉緣上部,小葉柄甚短。 [5] 
總狀花序長達15-30釐米,密被柔毛;花20-30,密集一面着生於花序軸上部;花萼淺鐘形,長約0.5釐米,萼齒三角形至錐形,短於萼筒;花冠鮮紫色,稀白色,長約1.5釐米;旗瓣長圓形,長約1.4釐米,寬約0.4釐米,先端圓、深凹;中部以下漸狹、縊縮,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約0.8釐米,寬約0.4釐米,瓣片長於瓣柄部,龍骨瓣短;雄蕊管先端偏斜,子房狹線形,中部膨大,胚珠5-9。莢果長圓狀披針形,長1.8-3釐米,寬0.3-0.7釐米,兩面漸尖。種子4-7,近球形,直徑約0.2釐米,種皮深褐色或棕色,種臍相當於種子周長的1/3。 [2]  種子千粒重為11.37-20.94克。根櫱細長。 [3] 

細葉野豌豆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主產歐洲東部至西伯利亞。日本亦有分佈。 [2]  細葉野豌豆喜涼爽和較濕潤的氣候,抗寒性較強,耐光也耐陰,喜温,不耐炎熱和乾旱。習生於山地黑鈣土、山地暗慄鈣土、或山地慄鈣土及灰褐色森林土上,以排水良好、濕度適中的疏鬆土壤最為適宜。 [3] 

細葉野豌豆生長習性

細葉野豌豆常水平或斜向下分佈於0-30釐米的土層中,其上具多數根櫱芽。這些分櫱芽有的當年長出地表形成枝條,有的則翌年春天長出地表形成植株,這一特性使它具備了再生力較強、較耐牧的優良特性。在天山西部山地通常於4月下旬返青,6月中旬現蕾,7月初開花,7月下旬結實,8月下旬種子成熟,種子成熟後易落粒。10月下旬枯黃。 [3] 

細葉野豌豆繁殖方法

細葉野豌豆可種子繁殖或營養繁殖。
細葉野豌豆可種子繁殖或營養繁殖。
細葉野豌豆種子硬實率達94.2%,種皮堅硬,透水性差,因此播前要進行硬實處理。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經過濃硫酸(98%)處理30分鐘,4月中旬播種,也可在10月中旬進行寄籽播種,以便更好地打破硬實。播種量為60-75千克/公頃,撒播和條播均可,條播行距為40-50釐米。對土壤選擇不嚴。由於幼苗期生長緩慢,可以和一年生飼料作物間作,既保證了當年的收人,又保護了細葉野豌豆不受雜草的危害。由於該品種的枝條直立或斜生,所以選擇適合當地栽培種植的莖稈較硬的禾本科與其混播(如鴨茅)。 [3] 

細葉野豌豆主要價值

細葉野豌豆為優質飼用植物莖枝細嫩、葉片柔軟、營養豐富、粗蛋白含量高f花期含量達19.65%,適口性佳,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是牛、馬最喜食,營養價值高,開花期粗蛋白質含量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