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陽南山

鎖定
南山位於綿陽三江交匯之處,風景秀麗,白衣庵、南山公園以及國家級示範高中南山中學等都位於此山之上。該地在當地別名“南山寺”,因其以前有一座古廟,後毀於戰火,現南山中學就修在南山寺舊址之上。南山同時在綿陽也指代南山中學。
中文名
綿陽南山
地理位置
綿陽三江交匯之處
著名景點
南山寺

綿陽南山綿陽南山公園

綿陽南山 綿陽南山
綿陽市南山公園 [1]  位於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匯流處的南山之巔,始建於1955年,擴建於1986年,總面積183671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綠地面積154149平方米,道路面積4200平方米,水體面積10600平方米)。是集觀光遊覽、休閒娛樂、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開放式公園,年接待社會各屆羣眾達15萬人次。 園內風景秀麗,植物品種繁多,自西向東綿延而伸分區組景,有三江園南塔小區、教育紀念區、遊樂小區等,根據景區功能、地形條件配置相應的地被植物喬灌木常綠喬木、觀賞草坪,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帶,獨具匠心的林中小品,風格各異的園林主題小區將公園裝扮得賞心悦目,清新怡人。園內名勝古蹟獨具自然和人文特點。
綿陽南山 綿陽南山
綿陽南山
始建於明代的九級磚石古南塔傲然挺立,俯瞰三江,飽含大地之靈氣,歷史之凝重;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的仿古建築羣是觀賞三江美景、休閒娛樂、修身養性的好去處:清澈剔透的“龍吐水”引來八方遊客一嘗為快;碧波盪漾的人工湖為遊人提供垂釣之樂: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館陳展着我國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犧牲在綿陽或綿陽籍的44位烈士的英雄事蹟,呈幾何塊狀大理石建成的革命公墓時刻接受着人們的敬緬,激勵着後人的奮進,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國家、省、市三級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還有漢代御醫郭玉讀書處遺址、黃桷樹觀景台等景點,形成了南山公園既是人們緬懷先烈,追思古人的聖地,又是茶廊晶茗、湖畔垂釣、靜園讀書的佳所:既有意味悠遠的名勝佔跡,又有讓人流連忘返、賞心悦目的園林景觀的特色。

綿陽南山綿陽白衣庵

白衣庵位於綿陽城南石塘鎮紅星村、安昌河右岸,南山半坡上,距市中心三公里,綿三(綿陽至三台)高速公路,城市一環路從寺前經過。
綿陽南山 綿陽南山
據考證白衣庵始建於民國初年,原在綿陽城南門口(今綿陽市紅星街),由釋能壽和尚作住持。有比丘尼4人,信眾500餘人,有觀音殿和大雄寶殿,房屋14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綿陽佛學社成立於此。解放後寺廟被佔,女尼大多離散,有的還俗從事生產勞動,有的回到家裏修行。
1992年5月經涪城區政府批准,作為佛教二僧廟正式恢復,對外開放。現已建成大雄寶殿、觀音殿、觀堂、僧舍、整修了道路。觀音殿佔地一畝,高13米,正三虛五,朱檐黃筒瓦斜山式屋面,殿內正中供奉着高六米的觀世音菩薩,泥塑金身,莊嚴慈祥,四周有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像。大雄寶殿佔地1.5畝,二重檐,高15米,正三虛五,朱檐金色銅瓦斜山式屋面,仿清建築風格,殿內供奉着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八羅漢像,現有比丘尼15人,信眾達3000餘人。
白衣庵遷建南山的原因
綿陽南山 綿陽南山
城中三庵,城外五觀”。白衣庵在綿州城中堪稱名寺,大約建於明代萬曆中期(1620年前後),地址在今衞生巷及順城街口,曾出土觀音銅像高三尺,韋馱一尊高四尺。白衣庵大致毀於清嘉慶年間以後,因為州人孫文煥此時曾撰寫過《重修白衣庵碑記》。民國28年(1939年)修新南門,佔了白衣庵的位置;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修紅星街南段,又擴寬了街道,因此,在原地恢復白衣庵已不可能。綿陽寺廟雖多,卻無庵堂,最早倡建白衣庵的是聖水寺果忍大師,居士王澤甲、苗志芳等人積極支持;仁山師(86歲)建議去成都找令徒昌果、昌惠、昌度、昌修承辦;1992年6月居士陳秀姑、周惠芳前往文殊院請受道堂讀佛學的高徒昌果(尼姑)來綿;由尹昌言、昌果等五人組成籌建小組,利用原南山寺山坡十賢堂舊址重建白衣庵;一環路的開通,山門就在路旁,規模越建越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