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綻放

(和谷著長篇紀實文學)

鎖定
《綻放》是和谷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22年9月。 [2] 
《綻放》以全國勞模趙夢桃及西北國棉一廠夢桃小組近六十年奮鬥歷程,擘畫中國紡織史,更以共和國最美奮鬥者的故事,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紡織壯歌。桃花意象是和谷精心為趙夢桃及夢桃小組姑娘們,乃至整部作品所設計的一個文學意象,也是女性之美的一個富有詩意的比喻。桃花是統攝全篇的核心意象,是夢桃精神外在顯現,隱喻着紡織女工“最美青春”的綻放,並隨着年輪和季節更替,而這正是夢桃精神代代相傳的象徵。 [1] 
作品名稱
綻放
作    者
和谷
文學體裁
長篇紀實文學
字    數
26萬字
首版時間
2022年9月

綻放內容簡介

該作品以趙夢桃及夢桃小組歷任組長的成長經歷為經線,以西北國棉一廠乃至中國紡織業的發展變遷為緯線,深入挖掘13位組長的心路歷程、思想品質和精神動力,剖析一位位普通女工接力成長為勞動模範的優良傳統和傳承基因,探尋半個多世紀“夢桃精神代代相傳”的無窮力量和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不竭源泉,謳歌黨領導人民矢志奮鬥、接續奮鬥的歷史特徵和偉大創造,弘揚夢桃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和鼓舞時代新人不負韶華、勇於創新、甘於奉獻,建功新時代、書寫新篇章。 [2] 

綻放作品目錄

序曲
第一章 夢桃
第二章 桂賢
第三章 西京
第四章 福蘭
第五章 廣玲
第六章 亞莉
第七章 玉梅
第八章 育玲
第九章 保風
第十章 惠芝
第十一章 小萍
第十二章 曉榮
第十三章 何菲
尾聲 [2] 

綻放創作背景

接受記者採訪時,和谷談到他的創作初衷:“夢桃小組自命名以來,歷經我國新舊體制的歷史鉅變,在企業改制破產重組、搬遷入園等重大改革發展過程中,以夢桃精神建組育人,以創新管理加強建設,以集體智慧建功立業,始終保持着先進小組的榮譽。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趙夢桃小組伴隨祖國前進的腳步,一直保持着全國紡織戰線的標兵稱號,13任小組長帶領姐妹們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在普通勞動者的平凡崗位上,發揚工匠精神,是幾代人的美好品質的榜樣。在新時代的今天,更是人們應該學習的形象。反映時代特徵的文學作品,應該把焦點對準這些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故事,使之發揚光大。” [3] 

綻放作品鑑賞

作家陳忠實在其《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一著中曾講:在木犁、棉布、飢餓、災荒和瘟疫世象瀰漫了兩千年的白鹿原,還有一部《鄉約》的存在。即是講,在中國大地上,當廣大民眾滿足了基本物質生活需求之後,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每一個民族都有她偉大的潛在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貫穿《綻放》的一條鮮明主線是夢桃精神。這種精神是由西北國棉一廠第一代紡織女工趙夢桃所創建,六代夢桃小組代代相傳的忘我勞動的敬業態度、責任意識、奮鬥精神、助人為樂的高尚風格、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虛心好學的優秀品質,搶困難的實幹精神是其體現。它產生於新中國建立伊始,國家迫切需要廣大人民羣眾投身火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在各條生產戰線上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勞動模範,以趙夢桃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女工以精益求精的勞動奠定了新中國發展基礎,也用她們的青春和熱血映照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新中國。這種精神在不同時期不斷髮揚光大,成為一種內在理性凝聚,顯現為一種感性的生命力量。中華民族自古有女媧補天精衞填海等故事,彰顯着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奮鬥精神,也激盪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綿延不絕的開拓進取、勞動創造的民族心性。
貫穿於《綻放》中的夢桃精神高揚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無私奉獻、迎難而上、努力奮鬥的民族精神。近六十年裏夢桃小組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在技術上發明、創新。趙夢桃摸索出了一套巡迴清潔檢查操作法,翟福蘭完善了四個紡化纖紗操作要領,劉小萍提煉出了高支紗落紗操作法、高支紗清潔操作法等,王曉榮創新出高質量、高效率的包卷粗紗方法。近六十年中夢桃小組歷經了中國體制變革、企業改制破產重組、搬遷入園等重大社會變革和重要事件,夢桃精神卻穿越時空代代相傳,引領人們不斷去追求美好新生活,不斷去創造人生真、善、美境界。
《綻放》濃墨重彩地展現了女性在現代中國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婦女的解放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尺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以立法形式賦予女性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並將男女平等思想在實踐中貫徹執行,因此,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中國女性是一支生機勃勃的主力軍。20世紀50、60年代曾有兩類女性形象引人注目,一類是紡織女工,那時的《人民畫報》上刊登的紡織女工照片會令每一位女子羨慕、嚮往,曾經創造“郝建秀工作法”,一個人改變整個紡織業的郝建秀1951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應邀參加國慶觀禮,因此,紡織女工是全國女子心之所向的對象。另一類是女拖拉機手。梁軍是登上《人民畫報》封面人物的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那時坐在高高拖拉機上的女拖拉機手與工作在隆隆機器旁的紡織女工是新中國工農業現代化的表徵,彰顯着“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思想和社會理念。無疑,新中國女性呈現給世界一個現代中國欣欣向榮的圖景,和谷以紀傳文學體例將十三位傳主故事連綴起來,不僅勾勒出夢桃小組近六十年發展軌跡,也描摹出中國女性在現代中國的人生命運鏡像。 [1] 

綻放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綻放》
2022年9月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978-7-5695-2814-5 [2] 

綻放作者簡介

和谷,陝西銅川人,1952年生,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國家一級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顧問,陝西省文聯原副廳級巡視員。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報告文學獎、全國新時期散文獎、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及中華鐵人文學獎、柳青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長篇小説《還鄉》《穀雨》等,舞劇《白鹿原》《長恨歌》《孟姜女》編劇。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試卷,翻譯為英文、法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