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鍾型社會

鎖定
《網絡鍾型社會》是 2011年 商務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楊培芳。
作    者
楊培芳
出版社
商務
出版時間
2011年11月
頁    數
346 頁
定    價
48 元
ISBN
9787100083508

網絡鍾型社會內容介紹

按照傳統市場規則,許多國家正在走向兩極分化的M型社會。本書作者通過信息技術走勢和網絡新經濟規律分析認為,工業社會形成的兩元對立、個人理性和貪婪佔有物質財富的理論工具已經鏽蝕;信息生產力悄然改變和動搖着傳統生產方式、價值觀念、哲學基礎和思維邊界;資源共享、公共理性、合作共贏的網絡精神正在把人類推向知識中產者為首的鐘型社會。
本書以信息網絡必然促進公共理性、社會協同機理的形成為主線,重點闡述了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不同的經濟特徵、商業倫理和價值規律。書中大部分觀點和理論創新來自對信息技術經濟的長期研究提煉,反過來又針對信息服務業的成本曲線、運營模式、政策取向、乃至社會信息化路徑,都用後現代化視角進行了獨到的透視。

網絡鍾型社會作者介紹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長期從事技術經濟與發展政策研究,多次承擔或參與國家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制定。曾任國家信息技術政策起草組成員、S-863規劃核心組成員。
在國內國際會議做演講上百場。代表論著有“信息技術的經濟效益模型”、《信息網絡服務》、“網絡時代的哲學思考”、《網絡協同經濟學》。

網絡鍾型社會作品目錄

序言 如何拯救市場經濟 現代市場經濟解構 迷戀傳統不如超越現代 淨琉璃世界不是夢第一章 信息產業方興未艾 電話時代花落去 互聯網的魔力 光電極限幾經突破 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協同是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徵 以信息服務為主要經濟活動 抓住信息化的歷史機遇 分佈化協同發展道路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雙重跨越 信息通信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二章 比特與原子的摩擦 現代經濟的四個基本矛盾 信息網絡對社會的十大影響 新舊經濟的十個摩擦 網絡經濟的六個基本定律 互聯網的四種社會精神 網絡企業的十個經濟特徵 網絡經濟對傳統理論的八個挑戰第三章 誰更代表先進生產力 從電信到互聯網之痛 互聯網。電信之罪人也 用户電報之死 可視圖文之死 小靈通“生也幸運,死也自然” 廣播、電信都是落後生產力 三網融合,刻不容緩 三網融合需要更新理念 互聯網是當代最先進的生產力 寬帶業務定能大行其道 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成功與思考 面臨後現代經濟的嚴峻挑戰 電信業亟待處理好四個關係 美國電信改革之悲哀 “破船”理論可以休矣 信息社會的真正基石 切莫充當落後生產力的代表 基礎設施共享是有效競爭的關鍵 網絡生產力對傳統經濟學的挑戰 網絡通道與內容產業應該協調發展 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 共獻共享之“雲服務”第四章 從“一分為'’到“一分為三” 二元對立和三元協同 信息社會是多樣性社會g 論泰勒寶塔的倒掉 無級網絡與扁平社會 從“人體仿生”到“人腦仿生” 論人性之平等 網絡時代的十個法則 現階段最活躍的生產力 走向互利共贏的新經濟時代 山寨現象可能孕育一場後現代革命 尋覓後現代生存環境 信息社會的哲學基礎是互組織化 “世界大同”和“世界協同”第五章 網絡經濟倫理 傳統市場經濟的倫理取向 網絡經濟交易中的倫理缺失 電子商務涉及的倫理問題 網絡經濟交易的倫理原則 網絡經濟交易倫理的重建 市場原動力的倫理異化 金融危機呼籲新經濟倫理 不良信息需要三層治理 網民都應該遵守互聯網倫理第六章 新勞動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了嗎? 信息勞動是高級勞動 臨時僱傭性勞動增加 勞動者正在退出直接生產過程 網絡價值的外溢性 費用與效用的爭論 鼓勵低級就業無異飲鴆止渴 信息服務效用的量化 信息技術進步的效用模型第七章 網絡服務的價格理論與實踐 基於工業產品的價格理論 公共服務的價格理論 公共服務的收費政策 網絡服務的價格原則 限制居民用電有三大危害 信息通信都應該實行單向收費 資費套餐究竟套住了誰? 我國電信資費癥結何在? 信息通信價格體系的重建 建議採用“動態折線式”統一資費方案 少一點對抗博弈多一點理性思考第八章 必須改變經營思想 企業經營環境的十個轉變 只有金牌、銀牌、銅牌 要擺脱免費和暴利兩大誤區 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企業目標與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成功企業的戰略選擇 人文主義的復歸 競爭還是合作 勸君莫做諸葛亮 怎能把市場當作戰場 企業戰略中的猴性、狼性和人性 想説電信走向理性不容易 必須深入研究電信發展的新經濟規律 四個錯誤觀點評析 災害凸顯通信的公共企業屬性 網絡經濟與公共理性革命第九章 第三種經濟形態 通信發展與近代經濟理論 信息通信是“準公共品” 公共企業的發展道路 聯合個人所有制方向 現代經濟理論的貧困 電信市場走向第三次均衡 必須走出三大認識誤區 需要社會協同約束機制 應該聯合起來辦大事 信息經濟的精髓是多元協同 中國的真正機遇在後現代化第十章 窮人經濟高而不貴 窮人經濟與後現代社會 電信業是“又細又長的麪包” 農民一要温飽二要信息 營造和諧的電信消費環境 直接向大眾市場滲透 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 服務窮人也有利可圖 必須高度重視西部和農村通信發展 G掘金是死路一條 將G市場定位在城市大錯特錯 信息通信更需要均衡發展第十一章 公共理性市場經濟 傳統經濟理論基石已經動搖 “以直報怨”博弈模型 利他、利己和互利 信息社會需要新商業文化 網絡時代的新市場觀 重建公平交易準則 最不該弘揚的是儒家文化 我國社會文化如何走出怪圈 探索信息時代的新經濟模式 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 弗裏德曼的三根軟肋 論國家理性、個人理性和公共理性 公共理性三個基本原理 必須走出社會達爾文主義誤區 市場經濟從個人理性到公共理性 信息革命遠未成功,各界同仁仍需努力 構建公共理性市場經濟 公共理性市場機理 公共理性核心觀點集錦第十二章 迎接知識中產社會的到來 中國工業化的致命傷 “圍牆花園”不是信息社會 新資本主義救不了窮人 網絡時代的社會化方向 網絡產業的核心價值在庶民利益 是是,非非,不是不非 尋覓第三精神家園 城市化還是去城市化 不要拒絕信息社會 “知本家”不是資本家 網絡經濟催生中產社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