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強國戰略

鎖定
網絡強國戰略包括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通信業新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安全三個方面。
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網信工作的根本遵循。 [1] 
中文名
網絡強國戰略
提出時間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
屬    性
國家戰略
內    容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信息安全

網絡強國戰略背景信息

網絡強國戰略 網絡強國戰略
從全球範圍看,信息化、網絡化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滲透趨勢越來越明顯,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強大動力。從實踐層面看,信息化、網絡化的巨大作用越來越凸顯:在經濟領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形態;在政治領域,改變傳統政治生態,促進民主法治發展;在文化領域,推動文化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發生巨大變革;在社會領域,促進社會結構變革,深刻改變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在軍事領域,信息化、網絡化背景下的軍事鬥爭能力成為國防實力的關鍵要素;在科技領域,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水平成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標誌。可以説,只有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才能搶佔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先機;2012年美國發佈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提出如果美國的網絡受到攻擊,美國可以像政治、軍事和經濟受到國外攻擊一樣動用武力對對方進行打擊。這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2] 

網絡強國戰略發展經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互聯網+”行動計劃。 [2] 
2018年4月,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述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系統明確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網信工作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指出“網信軍民融合是軍民融合的重點領域和前沿領域,也是軍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 [1]  [3] 

網絡強國戰略存在問題

一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互聯網大國,網絡規模、網民數量(接近7億)、智能手機用户(超過6億)以及利用智能手機上網的人數等都處於世界第一位。同時,中國國內域名數量、境內網站數量以及互聯網企業等也處於世界前列。全球20大門户網站中,中國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搜狐位列其中;全球10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有華為、中興通訊、聯想3家。以網購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中國的用户已超過3億,2014年的網購金額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與網絡強國相比,中國還有較大差距。其突出表現是:中國在全球信息化排名中處於70名之後;作為網絡強國重要標誌的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人均寬帶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關鍵技術受制於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另外,中國城鄉和區域之間“數字鴻溝”問題突出,以信息化驅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 [2] 

網絡強國戰略實現途徑

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制定和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要站在世界互聯網發展的前沿,把握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對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領域應用推進策略以及保障條件等作出明確規定,以此統一思想和行動。黨的十八大後設立的以習近平同志為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加大與網絡強國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把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作為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的重要內容;中央已經全面部署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提出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大力推動以“互聯網+”行動計劃為代表的互聯網應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
推進網絡關鍵技術設備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應着力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維護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提供技術保障。中國信息化需求巨大,但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如操作系統、芯片技術、CPU技術等方面,還難以做到自主可控,對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造成威脅。在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中,應採取有力措施,補齊這個短板,從根本上改變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
加強與網絡強國相適應的軟硬件建設。在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中,關鍵信息技術自主可控、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廣泛應用、發展壯大互聯網產業、國家互聯網治理能力提升、相關體制機制變革、法治的完善以及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需要從整體上做出謀劃,以切實推進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 [2] 
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在網絡強國建設中,必須抓住核心技術這一關鍵領域和網信軍民融合這一重點領域,先“啃硬骨頭”、“打好持久戰、殲滅戰”,率先打破制約中國網信事業發展的關鍵瓶頸,以重點突破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帶動網信事業建設全面發展。 [3] 

網絡強國戰略主要指標

與互聯網相關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主要包括網絡規模和寬帶普及率、與網絡相關的信息產業的競爭力、網絡安全能力等要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在雲(雲計算)、網(寬帶網)、端(各種終端)已成為一個國家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建設和應用等也要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在國際互聯網治理規則制定中擁有一定話語權。中國要成為網絡強國,必須制定網絡強國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相關事務,在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和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方面擁有一定話語權,並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在互聯網應用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既包括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整體上要達到比較高的水平,也包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社會信息化手段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同時,互聯網應用還要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發揮更大作用。
與互聯網相關的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要從根本上改變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中國在這方面的短板明顯,需要在芯片技術、操作系統以及CPU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大的突破。 [2] 

網絡強國戰略實施意義

加快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直接關係中國綜合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信息化、網絡化是當今世界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信息化、網絡化在發達國家引領再工業化,在發展中國家則帶動城鎮化、市場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已成為提升一國綜合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這是當今世界各國都競相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注重網絡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因。
加快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有助於中國經濟技術發展轉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技術發展面臨三個歷史性拐點:一是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由引進消化型向開放融通型轉變,三是由學習模仿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能否順利實現經濟技術發展轉型,不僅關係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關係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局,而且直接影響“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加快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可為經濟技術發展轉型提供強大動力。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