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上欺凌

鎖定
網上欺凌,又稱網絡欺凌,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的欺凌行為,即通過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平台、遊戲平台和手機等,以恐嚇、激怒或羞辱他人為目的的重複行為 [1] 
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以及未成年中亦多有發生,且危害性較大人更甚。隨着社交網站的盛行,“網上欺凌”開始演變成全球的浪潮,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現象對於人們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影響人的健康發展和成長。
中文名
網上欺凌
外文名
Cyber bullying
定    義
指一種在網上生活發生的欺凌事件
主要羣體
未成年人和青少年

網上欺凌簡介

虛擬網絡世界已經取代校園,成為一些未成年和青少年欺凌其他人的空間,尤其是他們在網上互相威嚇、羞辱和折磨對方的行為,可以走出監護人、執法人員、社會人士的視線範圍,甚至難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網上欺凌的嚴重性絕對不能低估,曾發生多宗兒童因在網上受到羞辱而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毀生命。
社會人士、執法人員以及相關學者專家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網上欺凌問題,令他們不知道怎樣應對。社交網絡網站迅速發展,人們多少感到難以制止網絡暴民在網上幹出欺凌其他人的行為。
網上欺凌 網上欺凌

網上欺凌現狀

根據一家非盈利安全和教育組織WiredSafety.org 在2004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孩子曾遭到過網絡欺凌,而有一半的孩子承認欺凌過別人。無論是在網絡還是現實世界中,欺凌手段往往毫無二致。欺凌者使用電子郵件、網站、在線遊戲即時消息博客以及社區站點(如 MySpace 或 American Online 聊天室)煩擾和嘲弄別人。
同現實世界一樣,網上也存在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但在互聯網上,網絡欺凌通常是匿名的,即利用虛假的電子郵件地址和網名來掩人耳目。毫無疑問,網絡欺凌危害很大。例如,一些欺凌者接二連三地發送即時消息不斷騷擾意欲欺凌的對象:“大家都討厭你”或“你真失敗”等。還有一些網絡欺凌者則創建網站,嘲笑或羞辱其他孩子,如設置題為“票選該校十大最醜女生”的在線民意調查。
網絡欺凌者還可偽裝成所要欺凌的對象,例如代表他們發佈提出約會要求的虛假在線廣告。或者,直接攻擊受害人的電子郵件帳户,向其朋友發送不友好的消息。
如果孩子們成為在線欺凌的受害者,可以採取很多應對措施。積極應對網絡世界的殘酷、威脅和挫敗的挑戰,瞭解並阻止。

網上欺凌主要形式

例如:
社交媒體上散播關於他人的不實言論或發佈令他人難堪的照片;
通過即時通訊平台向他人發送具有傷害性或威脅性的信息;
冒充他人並以他人名義發送惡意信息。
線下面對面的欺凌和網絡欺凌經常同時發生,但網絡欺凌會留下數字足跡,從而為人們制止傷害提供有用的線索和有力的證據。 [1] 

網上欺凌各地概況

網上欺凌香港

在香港的一些著名網站,例如高登討論區經常可以找到網上欺凌的實例。當中一個例子,包括在網上留言性騷擾香港大學社會運動人士陳巧文、電話和電郵恐嚇街頭劇團好戲量的成員等等。由於香港檢控網上罪行的技術仍然未算成熟,故犯罪者往往可以肆無忌憚、逍遙法外。

網上欺凌美國

虛擬網絡世界已經取代校園,成為很多美國兒童欺凌同輩的空間,尤其是他們在網上互相威嚇、羞辱和折磨對方的行為,可以走出教師或家長的視線範圍。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使用即時通訊和社交網絡網站的少年,曾在網上遇到欺負,而且被欺負者往往是他們的同學。欺負者通常不認為網上欺凌會造成傷害或是一種過錯,只覺得這是開玩笑和嬉戲的玩意

網上欺凌加拿大

根據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網上欺凌現象在加拿大青少年中十分的普遍,加國大多數青少年在網上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欺凌。

網上欺凌日本

日本兵庫地方教育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10%的日本高中生曾經收到來自電子郵件、網頁、博客的騷擾和威嚇。在日本,這種依賴於高科技的“網絡威嚇”正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在其他國家,類似情況也屢屢發生。

網上欺凌中國大陸

近年來伴隨着社交網絡如微博貼吧等的發展,網絡欺凌現象也在迅速蔓延。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等各大門户網站以及許多論壇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網絡暴力行為和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在百度貼吧最典型的網上欺凌行為莫過於伴隨所謂“聖戰”出現的爆吧行為。此外,DS們把“女神”的照片放上網絡任人評論並且任意散播帶有惡意和性暗示的語言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網絡欺凌。除此之外,由糗事百科等網站發展而來的“內涵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質並且具備網絡欺凌的特徵。

網上欺凌主要影響

當欺凌在網上發生時,你可能會覺得走到哪裏都會遭到攻擊,即使在自己家裏也不例外,似乎無處可逃。網絡欺凌對人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多方面的:
心理上 —— 感到煩惱、尷尬、愚蠢、甚至憤怒
情感上 —— 感到羞恥,或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
身體上 —— 感到疲倦(失眠),或是出現胃疼、頭疼等症狀
被嘲笑或被騷擾的感受會阻礙人直面或嘗試解決問題。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網絡欺凌甚至會導致自殺。
網絡欺凌可以帶來多方面的不良影響。但這些都可以被克服,我們可以重拾自信,恢復健康。 [1] 

網上欺凌原因

很多兒童涉及或參與網上欺凌活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覺得一切行為發生在遙遠的空間,並不察覺得到在個人網頁重複污辱,極可能導致對方恐慌甚至擔心人身安全。此外,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網絡欺凌也有社會因素的影響,例如,失業青年或者是憤世嫉俗者便非常容易把自己對政府,社團,企業以及社會的不滿化為網絡欺凌的動力。而在學校中因為品行惡劣而被忽視的學生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怒火撒向無辜的路人。除了網絡欺凌本身,背後暗含的社會問題也值得社會反思並解決。

網上欺凌應對

網上欺凌置之不理

讓孩子們不要輕舉妄動或採取報復行為,不論多麼想“反擊”,都應如此。如果您能瞭解誰對您的孩子實施網絡欺凌,可切斷來自此人的一切通信。例如,在即時消息程序的主菜單中,訪問“其他聯繫人或朋友”,然後選擇“阻止用户或刪除朋友”。在電子郵件程序中,將有攻擊性的電子郵件地址添加到黑名單中。

網上欺凌設立界線

聯繫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攻擊行為,這是您的責任,與您的孩子無關。如果您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請發送電子郵件或即時消息。如果這種行為遏制不止,請警告他們您還將聯繫他們的家長或學校。

網上欺凌進行投訴

網絡欺凌行為大部分是騷擾、威脅、隱私侵害和跟蹤,它們都有悖網站或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服務條款”。您可以針對相關服務進行投訴,以暫停或終止網絡欺凌者(本人或其家長)對互聯網的訪問權。

網上欺凌聯繫學校

如果您知道欺凌者與自己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那麼老師和管理員可助一臂之力。但是切記,鑑於人人都有言論自由,學校往往對校外發生的事情鞭長莫及。一些學校將反網絡威脅條款納入學生的在線訪問協議,因此,如果欺凌者通過學校計算機與您的孩子聯繫,那麼此人就會受到嚴厲處罰。確保採用任何一種方式報告發生的事件。

網上欺凌告知家長

如果您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並未制止網絡欺凌行為,請向該孩子的家長髮送一封“中止欺凌行為”的信件。在發送該信件的同時,請附上證明網絡欺凌行為的計算機書面材料,如電子郵件或即時消息腳本的書面材料。讓家長插手幫忙制止網絡欺凌行為。

網上欺凌訴訟威脅

特別情況下可以訴諸法律,律師可以幫助您針對誹謗、騷擾或其他原因向網絡欺凌者和/或其家長提出民事訴訟。有時,訴訟威脅足以讓網絡欺凌者望而卻步。

網上欺凌聯繫警方

如果有證據顯示網絡欺凌手段涉嫌犯罪活動,如仇恨犯罪、人身威脅或在校內談論武器使用,請立即與當地警方聯繫。如果網絡欺凌者在線發佈受害者的私密更衣室照片,也可以提起兒童色情圖片方面的訴訟。確保打印攻擊行為的樣例,並將其交由警方處理。警方可以根據您的報案,從您孩子的計算機收集其他所有可採納的證據(如果需要)。

網上欺凌相關規定

2024年1月3日消息,網易遊戲為為積極響應、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全線產品全面增設“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一鍵內容屏蔽、“網易家長關愛平台”管理、防網絡欺凌三大防護功能選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