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維(拼音:wé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形聲字,古字形從糸隹聲 [2]  。維的本義是系物的大繩。作動詞表示系、聯結,由系、聯結引申為保全、保持。古代又常用作語氣詞,放於句首或居中。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wéi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XWYS(86、98)
倉    頡
VMOG
鄭    碼
ZNI
字    級
一級(編號2492) [1] 
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 [5] 
注音字母
ㄨㄟˊ
總筆畫數
3+8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U+7EF4
四角號碼
2011₅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形聲字。西周“虢季子白盤”的“維”字作圖1,依《金文編》的説法,字形從糸,右半部的“圖A”作聲旁。從糸,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絲有關。“維”字的本義是系物的大繩。春秋以後,聲旁省作“隹(zhuī)”。“隹”本義指鳥。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 [2] 
維由本義系物大繩,引申為法令綱紀之義。“四維不張”意思是四維不能伸張,比喻綱紀廢弛,政令不行。舊時稱禮、義、廉、恥為四維,這是比喻的説法。
繩索是用來捆系物體的,所以“維”由本義引申為栓、系、連接。《儀禮·士相見禮》:“維之以索。”意思是用繩索繫住。由系、連接又引申為保持、保全之義,如維持、維繫、維護。
“唯、惟、維”這三個字由於音同形近,自古就糾葛不斷。本來,這三個字字義很不相同,這也反映在字形上:“維”字是絞絲旁,本是系物的大繩;“惟”字是心旁,本義是思考;“唯”字是口旁,本義是表答應的嘆詞。在古代,這三個字混淆的程度就已經很深了:在“思考”的意義上,“惟”與“維”通用;在語氣詞上,三個字都通用,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異形詞。具體説來,“只”是“唯”的引申義,因此以“唯一”“唯恐”“唯命是聽”“唯利是圖”為推薦詞形,至於“惟”表思考的意義現代基本不用了,“思維”就不能寫成“思惟”了。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wéi
名詞
系(jì)物的大繩。
cord
《墨子·備蛾傅》:“客則乘隊,燒傳湯,斬維而下之。令勇士隨而擊之,以為勇士前行。”
屈原《天問》:“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隅;角落。
corner
《素問·氣交變大論》:“土不及四維。”
《淮南子·天文訓》:“東北為報德之維也。”

綱紀;綱要;法度。
key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之為晉州行台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生物體中的絲狀組織。
fiber

纖維;維管束
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構成空間的每一個因素(如長、寬、高)叫一維。
dimension

維度;三維空間;四維空間
(Wéi)姓氏用字。



動詞
系;連接。
tie up
《管子·白心》:“天或維之,地或載之。天莫之維,則天以墜矣;地莫之載,則地以沉矣。”
《周禮·夏官·大司馬》:“建牧立監,以維邦國。”
維繫
保持;保全。
keep;
maintain;
preserve
《管子·霸言》:“僇其罪,卑其列,維其民,然後王之。”
宋·蘇洵《書論》:“幸而又有聖人焉,承其後而維之,則天下可以復治。”
維護;維持;維和
表示判斷。相當於“乃;是”。
be
《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北史·魏廣陵王羽傳》:“今始維夏,且待至秋。”

思考;計度。
think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桀,維萬世之安。”
思維
連詞
因為;由於。
because
《詩經·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與;和。
and
《詩經·小雅·無羊》:“牧人乃夢……旐維旟矣。”

副詞
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
only
《荀子·子道》:“非維下流水多邪?”

助詞
只有。用於句首或句中。

《易·解卦》:“君子維有解。”
《詩經·小雅·六月》:“維此六月,既成我服。”
《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維新;物力維艱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三上】【糸部】以追切(wéi)
車蓋維也。從糸隹聲。 [9] 

説文解字注

車蓋維也。車蓋之制,詳於《考工記》,而其維無考。許以此篆專系之車蓋,蓋必有所受矣。引申之,凡相系者曰維,韍維,綬維是也。《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從糸,隹聲。以追切,十五部。 [10] 

廣韻

以追切,平脂以 ‖唯聲脂2部(wéi)
維,豈也。隅也。持也。系也。《説文》曰:“車蓋維也。”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維·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8
(wéi)《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竝音惟。《説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系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系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注:繫馬曰維,系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注: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注: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為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注:維,所以系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鬥。
又《楚辭·天問》:幹維焉系。注: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注: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從心,思也。維糸,系也。唯從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又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注: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yōng)又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考證:“《楚辭·天問》:‘幹維焉系。’注:‘維,網也。’”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爾雅·釋詁》:‘維,伊維也。’”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維字書寫筆順 維字書寫筆順
➊“糹”窄“隹”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隹”低。❷“糹”居左半格,兩㇜(撇折)折點上下對齊。❸“隹”,居右半格;第二筆豎寫在豎中線右側;四橫長短不一,第二橫在橫中線,末橫較長。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wər
王力系統
ʎ
ǐwəi
董同龢系統
d
juəd
周法高系統
r
iwər
李方桂系統
r
əd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wi
擬音/王力系統

j
wi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uei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u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wi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u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六脂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以追切
0juei
集韻
平聲
上平六脂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夷隹切
0iuI
禮部韻略


平聲





夷隹切

增韻


平聲





於容切



平聲





夷隹切



去聲





於用切

中原音韻

陽平
齊微

合口呼

次濁

ʋu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無非切



平聲
齊微





吳歸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清
於容切
ʔyuŋ

平聲
二支


次濁
無非切
ɱie

去聲
一送


全清
於用切
ʔyu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二威偉畏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4-0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46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5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0-01]
  • 5.    平水韻 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02]
  • 6.    王立根著.老根説字[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7.04:255-256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5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1774-1775.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76.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78.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55.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889-890.
  • 13.    “維”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