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鎖定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是奧地利最大的公立性音樂高等院校。該校成立於1817年,具有悠久的歷史。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還設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課程。從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創立,有一萬多名著名的音樂家從這裏誕生。
中文名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外文名
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德文)
University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Vienna(英文)
創辦時間
1817年 [3-4] 
知名校友
赫伯特·馮·卡拉揚 [2] 
祖賓·梅塔 [2] 
專業課程
作曲與音樂理論等
音樂廳
西西公主美泉宮劇場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歷史沿革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系所遍佈在維也納各個城區,著名的維也納美泉宮劇院、Anton Vivaldi音樂廳、St Ursula教堂、Franz Liszt音樂廳都是學校的教學場所。除此之外,學校於2004年建成了現代化的電影學院攝影棚,於2011年建成了可用語管絃樂隊錄音的錄音室
校園
早在1808年,一些熱愛音樂的貴族們考慮建立一所音樂學院,1809年,貴族們發起了著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1812年,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開始籌辦音樂學院。1817年,音樂之友協會音樂學院(Konservatorium der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仿照巴黎音樂學院而成立,最初由於缺乏資金僅是一個歌唱學校,由安東尼奧·薩列裏指導。1819年,學校聘用了小提琴家Joseph Böhm,開始了第一門樂器教學,至1827年絕大多數的管絃樂器科目都已開始授課。1848年至1851年間,由於受到奧地利革命的影響,學校一度失去資金來源,被迫關閉。
到1890年,學院已經有超過1000名學生,1909年,學校正是更名為k.k Akademi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學校被國有化,但所有人仍然為音樂之友協會。而學院的校舍便在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建築之內。
1912年,學院與維也納音樂廳合作(Wiener Konzerthausgesellschaft),獲得了一個讓學生表演的舞台。1928年學校又新增了馬克斯·萊因哈特歌劇系和音樂教育系。二戰期間,學校曾更名為“維也納帝國音樂高校”(Reichshochschule für Musik Wien)。1946年戰後,學校更名為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Wien),1970到1998年期間升級為高等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1998年正是晉升為大學並開始使用現校名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 [5] 
另外,1952年由Walter Kolm-Veltée成立了一個特殊電影班,1960年成為學校常設的正式電影班。1963年成立了電影與電視系(Abteilung Film und Fernsehen),之後不斷加入新的專業,1998年正式更名為維也納電影學院(Filmakademie Wien),但其並非獨立學院,而是大學下屬學院。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辦學條件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院系設置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教堂音樂和電影與電視兩個專業分別設有學士學位課程和碩士學位課程,其他各個專業課程都是本碩連讀課程,學生畢業可獲得碩士學位。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還設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課程。 [1] 
一系:作曲,音樂理論和指揮
二系:鍵盤樂系
三系:絃樂系
四系:管樂和打擊樂系
五系:音樂教育系
六系:教學音樂系
七系:聲樂和歌劇表演,舞蹈系
八系:表演和導演系
九系:電影和電視系
器樂、聲樂專業的預科課程、器樂專業、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專業、吉他和豎琴專業、吹奏樂器專業、聲樂專業、聲樂教育等。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教學建設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現下設有多個專業課程,分別是:作曲與音樂理論(作曲、電聲作曲、多媒體作曲與應用音樂)、指揮(樂團指揮、合唱團指揮、獨唱指揮)、錄音師、樂器演奏(鍵盤樂器絃樂器、吹奏樂器與打擊樂器)、教堂音樂、歌唱與音樂劇導演、表演藝術、電影與電視等等,各個專業還設有具體專業分支,其中教堂音樂和電影與電視兩個專業分別設有學士學位課程和碩士學位課程,其他各個專業課程都是Diplom本碩連讀課程,學生畢業可獲得碩士學位。
參考資料